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7年1月1日 星期日

再也不會回來的2016


格式(?)和前兩年一樣,一個副標題一段。
因為不是這樣,我寫不了。
考試要寫有結構的論述,我都寫不出了。
習慣了把點都打出來後,再寫和整理,真的很糟糕。




(1)主修

最「迫切」的話題果然要擺第一個。

一年前「粉碎」後,總覺得自己一直振作不起來。
這一年對主修感到越來越迷惘。
即使這樣,事到如今也無法回頭了。

還是有興趣,但覺得好煩,也沒有非常感興趣的課題。
就現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或者說,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了。

最初是想通過語言找到自己嗎?

可能是吧,因為覺得語言是思考和溝通的工具。
雖然說是「工具」,語言卻同時影響思想。
覺得能從語言看到什麼。

即使老師發電郵給主修生說可以找老師談談... 也不想去。
就是,自己這邊沒有任何努力,哪有臉去。
自己沒有思考過,怎麼去找人談呢?
不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嗎?




(2)失禮

一年前做了很失禮的事,一年後也超級失禮的…

老師沒有忘記,還主動叫我的名字…
自己卻不懂如何反應,什麼也說不出。
只能埋頭找東西… 反應令自己後悔。
我的確錯了,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都非常失禮。

其實以為不會再見到的。
一轉頭就嚇傻了,雖然之前用餘光看著周圍就有種奇怪的感覺。
好不容易慢慢推到腦海深處,這樣的「再遇」,讓我好幾天都無法平靜。

一年前的那學期,好幾門課真的把我搞得崩壞了。
然後兩門課算是搞砸了吧。
也不知道那時候在想什麼。
這一年來,一直戰戰兢兢。
更努力地隱藏自己,不想被注意。
大概也做不出什麼會引起注意的事了吧。
因為思考上遇到了瓶頸。
可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的能力退化了。
無法理解,又怎麼去質問?
「學術」到底是什麼,我根本不知道。

那時候,大概從第一堂就被記住了吧。
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自己也很反常。
除了不得不說話的日語課,在其他課上基本上都不說話。
總是在做亂七八糟的事。
到底哪個才是我?

寫blog可能也是一個亂七八糟的事吧。
雖然還是在記錄感想和變化,但似乎變樣了。
不明白的事,抱怨什麼的,越來越多。

就算在這裡道歉,也傳達不了。
但是再次見面,就能把話說出口嗎?
總是在逃避的自己,做得到嗎?

不只是對老師失禮,對以前要好的同學也是……
只想糊弄過去。
這關,我始終沒有辦法越過去。




(3)迷惘

自己是誰?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身份和對「自己」的認同感是建立在和其他人的相似或對立上的吧?
You are what you are and what you are not.
如果排除掉「不是」,是不是就能找到「是」?
構建身分的是什麼?
無法改變的關係還有自己建立的關係?
是什麼,還有想成為什麼?



對是否繼續學習日語也感到很迷惘。
總是在隱藏學了兩年日語的自己。

雖然自己看了都覺得很討厭,但無論如何都想把自己那段時間的心情寫進感想文。
但意外的是,老師給予的是鼓勵。
覺得很慚愧。
我真的有在反省嗎?
還是只是自我貶低一番,然後繼續過著縮頭縮尾的日子?
感覺這一年又磨平了自己。

雖然學習語言必須持續努力,但越學到上級,「回報」會越少。

想到了漢語漢字超過了常用的3000字,強制學習的回報率就越來越低這件事。
掌握常用字3000,學會了平時看報紙應該沒什麼問題。
但這不代表3000字就夠了。

跑話了。

如果是去日本旅遊,其實學到第二級就能進行基本對話,能點餐什麼的了。說真的,語言不需要通也能旅行,只是會當地的語言能減少不便而已。

我的目標是讀小說。
或許繼續學下去對我來說,才是剛起步。

不管課上學了多少,不使用也無法進步。
想用語言來做什麼就去做。
想不靠字幕就看懂動漫、日劇的話,那就去看。
想看原文的漫畫或小說,那就去讀。
從覺得演員講的話快得無法理解,并完全依賴字幕到能聽懂一部分,這些都是努力的「回報」。
累積一定的詞彙,並不斷聽、看、學,繼續累積。
學外語的意義當然不只是在興趣、娛樂上,雖然很多人都是從興趣開始的。
沒有興趣,沒有回報,大概很難持續吧。
因為越學只會覺得越難往上。
學了發音、文字、語法和詞彙,上面還有更多艱深的詞彙,「不合理」以及社會語言學的部分。

作為外語學習,無論如何都有差。
缺乏「語感」,沒有那種這句話可以這麼說的那種奇怪的直覺和自信。
即使是「母語」,也有能力上的差別。
話說,世上是否存在著每句話都標準無誤的語言使用者?
標準都是人定的,而語言不是不變的。

所以還是決定繼續上課。
即使不擅長也不怎麼喜歡交流,日語課對我來說是寶貴的溝通練習時間。
學習外語,算是重新認識「溝通」這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的一種方式。



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逐漸一點一點地發現真正的自己。然後越發現卻越喪失自己。 —— 紅仔《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村上春樹的作品也只看了這麼一部。
現在再看會有什麼感想呢?

一段段觸動過去的自己的語錄,收集起來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4)負荷

剛過的學期回歸正常的5門課,雖然原本打算多修的。
旁聽兩堂課,一堂只聽了8堂,另一堂少去了兩堂,都有收獲。
之前多修,現在才發現自己白修了。
「白修」是針對畢業的要求這個意義。
即使是「多修」,也有學到東西。
但還是沒有什麼是讓我想去投入精力的。



「社團」原本是自己一個標題,不過還是放到這裡了。
雖然是去年年尾加入的,但投入練習是今年的事。

學了不少曲子,壓力也沒有以前大。
雖然半音很「汚い」,後半拍也算不好,但不會想放棄。
選擇踏出那一步似乎是對的,即使猶豫了很久。
因為害怕時間上的要求。
但這一年下來,其實還算吃得消。
前半年一週兩次練習,到了後半年,一個星期基本上都練三次。
一星期幾乎每天都在學校。
投入很多時間(反正週末也沒事)一年下來,也習慣了。

因為不練習不可以啊。
考試停練,時隔兩週再碰,手指很快就紅了。
雖然還沒到起水泡的地步(多虧多年來的累積),但還是很痛。
持續,是很重要的。

雖然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繼續,但現在想要努力練習。
能繼續就好。
雖然沒有什麼「天分」可言,但用努力是可以彌補的吧。

但有時還是會覺得自己到底是在幹什麼。
投入那麼多時間練習,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一次沒去練習,下次再去老師就問是不是生病什麼的。
「すみません」這樣的話也沒有說出口。
只是,練得太頻繁,於是決定不練了,回家休息。
真的會累。
想起了以前的老師說的,重複做一件事會累,凡事都要有個限度。

とにかく、いい経験なったとおもう。




為2017年而寫的「年賀状」:


賀年卡哪有這樣寫的?
嘛,反正我總是亂寫。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