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

♪ 灯火 Vaundy(2020)


単調な足音に
メロディーを乗せたら
感情が淘汰してく
自尊心と僕の悲哀を

見えない見えないものを
見えてる見えてる「本当」に
見えない見えない本当を
見えてる見えてる感動に

探した僕の運命と
揺るぎない世界の歌
そんな場所に僕たちは
いつまでも生きている
交わした天の約束を
裏切られたとしても
そんなことに僕たちは
気付かずに生きていくだけ

完璧な理想郷など
僕らにはあり得はしないから

見えない見えないものを
見えてる見えてる「本当」に
見えない見えない本当を
見えてる見えてる感動に

探した僕の運命と
揺るぎない世界の歌
そんな場所に僕たちは
いつまでも生きている
交わした天の約束を
裏切られたとしても
そんなことに僕たちは
気付かずに生きていくだけ

揺るぎないね僕たちは
何度も声を上げて
ありもしない滑走路
羽を広げ走る
揺るぎはしないよ僕たちは
何度も声を上げて
何度も声を上げて
何度も声を上げて

ねぇ
どうしよう
どこへ行こうか
僕が今惨憺と声に出して
また見えない
地図を僕は必死に探して歩いている
けどまだ
どうしよう
ここにいようか
いつかまた目が見え始めるまで
まだ見えない
未来を僕ら
灯火で照らしていくから





試譯

單調的腳步聲
添上旋律的話
淘汰掉感情
自尊心與我的悲哀

把看不見看不見的事物
變成看得見看得見的「真實」
把看不到看不到的真實
變成看得見看得見的感動

不斷尋找的我的命運與
不動搖的世界之歌
在那地方我們
生活至永遠
交換過的天之約定
即使被背叛
面對這種事我們只是
不注意地繼續生活著而已

因為完美的理想鄉等
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能的

把看不見看不見的事物
變成看得見看得見的「真實」
把看不到看不到的真實
變成看得見看得見的感動

不斷尋找的我的命運與
不動搖的世界之歌
在那地方我們
生活至永遠
交換過的天之約定
即使被背叛
面對這種事我們只是
不注意地繼續生活著而已

不動搖的我們
反覆提高聲量
在不存在的跑道
展翅奔跑
我們不會動搖
反覆提高聲量
反覆提高聲量
反覆提高聲量


怎麼辦
要去哪裡嗎
現在我痛苦地吶喊著
又在拼命地奔波
尋覓著看不見的地圖
但還沒找到
怎麼辦
要留在這裡嗎
直到開始看到的時候
因為還看不見的
未來會由我們
用燈火照亮





參考
http://j-lyric.net/artist/a060fc4/l050535.html


☆☆.。.:*・゚*:.。.☆☆.。.:*・゚*:.。.☆☆.。.:*・゚*:.。.☆☆.。.:*・゚*:.。.☆☆


灯火(ともしび)
TOMOSHIBI

東京愛情故事2020(Tokyo Love Story)的片尾曲。
覺得片尾曲和劇很搭,就把歌詞找出來了。

沒有想到作詞、作曲及演唱的Vaundy竟然是19歲的現役大學生。
歌詞有追逐夢想的熱血感。

另外兩首插曲也很有 feel:
Alp-in 的 Let’s Go Far Away
ZEFEAR x Teya Flows 的 I Found Myself





目前只看了一半。

想說⋯⋯ KANCHI 好可愛,哈哈。
一直「えっ?!」。


莉香直率、完治純樸。
兩個人真的很不同。
面對優秀的東京土生土長,崇尚自由、追求刺激的莉香,從「鄉下」來到這座變化莫測的大城市的完治最初是害怕,在一起之後又有一點自卑。

三上和里美讓我看不懂。





2017年去日本的時候也去看過東京鐵塔。
第二次去的時候就沒去了,只有再去晴空塔(不知道為什麼,就很喜歡隅田川那邊看到的晴空塔)。
不過兩座都沒有上去過。

因為這種建築都是要遠遠看才好看啊!



第一張是在芝公園,第二張是在東京世界貿易中心(世界貿易センタービル)的觀景台拍的。
看《東京愛情故事2020》,再度認識到東京真的是密密麻麻。




(完)


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為什麼日本人的blog的文章標題好像都那麼的長


利用這篇的標題來表示我的疑惑。

最近就蠻常看日本人寫的blog的。
文章一定都會有標題不是嗎,看著就覺得一個個標題有夠長。
也可能只是我給自己寫的東西起標題時,一直都很簡短、也有點抽象。
注意到這點之後,意識到其實YouTube上的影片標題也很長。

這是一個「信息量」的問題嗎?
因為關鍵字眼(keyword)越多,或者有熱搜的字眼,被搜到的可能越高。
隨手找到了一篇給剛開始寫blog的新手的起標題教學。
這裡的建議是:15~25字(長っ!)
(嗯,日語原本就有假名的詞綴和詞根,所以是會比全是漢字的中文來得長啦⋯⋯)

之前上日語課有講到報章的標題。
報章起標題有字數限制(應該說是理想的字數吧),大概是8~10個字。
而且會省略主語、助詞等,也會有倒置的現象。
就是簡潔有力,然後吸引眼球。

簡短有時會有產生歧義的問題(這也是報章標題好玩的地方,因為有時會產生雙關)。
省略算是在「破壞」文法嗎?
語言最基本由三個部分組成:語音、詞彙、語法
(原來我還記得啊 >> 如果這點都記不住就該抓出去打了。)
當然,語言學家還有語義、語用、社會語言什麼的可以研究。

常常看非母語者使用中文的影片。
語音不會多挑剔,但不由得在意語法。
例如蠻常聽到很彆扭的「很+形容詞疊詞」的用法。
如果做語義分析,「很」是不能和表程度高的詞彙搭配的(例如不會說「很烏黑」吧?)。
而疊字結構也有表示程度高的語義。
但非母語者(尤其是在台灣的日本人)會說出「很QQ」這樣的形容(符合語感的用法應該是「形容詞疊詞+的」這個用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日語的疊詞結構影響,因為日語有很多擬聲擬態詞都是疊詞的形式(例如「ふわふわ」、「きらきら」)。

回到「語法」。
這其實是我在語言學研究的範圍中最討厭的部分。
語序,詞彙什麼的,都會影響句子的意思。
學外語都要學語法,而母語者不需要特地學什麼語法。
但上過語法課,就知道語法其實一點都不 intuitive,很難解釋,研究起來也很煩人。
母語者那什麼,只能說是「語感」吧(我到底在說什麼啊?)。

我從來就搞不清楚自己的「母語」是什麼。
「母語」在語言學中指的是習得的「第一語言(first language)」。
但在多語言的國家中可以指第一語言之外的第二語言(mother tongue)。
在雙語的情況下,這兩種語言都可以稱作第一語言。

我不覺得自己有兩個第一語言。
一直都覺得自己的華語(中文)比英語強,但華語(中文)程度也沒好到哪裡去。
這樣不就是一個兩邊都不是的局面嗎?
算了,所謂的 level 是很 relative 的。




說到 blog 這個話題,就要說「寫東西」這回事。

這個星期老闆又找事給大家做。
真佩服他很會找事情給沒事做的大家做,就算沒什麼事要說也要大家每天視訊開會。
這次說是要大家介紹自己的興趣、喜歡的事物之類的,寫什麼都可以。
因為要趁現在(拍蒼蠅的時候)把大家介紹給日本分部的人(我們這邊其實也不認識那邊的人啊,至少我這個入社未滿一年的傢伙不認識)。

原本是被暗示寫畢業的學校的,雖然不知道他為什麼又補上什麼都可以,社團活動也可以(結果他想老半天都沒想起我是什麼社團的)。
我有認真的用日文在寫畢業的要求(也就是要修什麼樣的課),但內容實在是太無聊了。
(⋯⋯沒有給一個具體方向是要我寫什麼啊?關於學業和大學生活,我也沒什麼有趣的事可以分享的。)

當天勉強寫出個幾千字,但因為還需要修改就沒有交出去。
過了一天,想到以前日文課時寫的介紹文化的作文。
於是決定修改,當作附贈品(?)。
那肯定比第一篇有趣100倍(因為原本就是以和日本人交流目的選的題材)。

反應果然就是附贈的比較有意思(老闆覺得內容有用就好⋯⋯)。
第一篇得到了很日式的「奉承」。
雖然內容無聊(我自己也說不有趣),但寫得很清楚,是寶貴資料⋯⋯⋯
如果第一篇報廢也無所謂啦。
雖然內容確實很無聊,但寫作的過程是愉快的。
一直都有寫東西的習慣,很多東西其實不是以有自己以外的觀眾為前提而寫的。
我是一個可以回頭看自己寫的東西好幾遍的人(也有放在那裡但不忍看的東西)。

一直覺得和老闆的說話時有一層透明的玻璃。
與其說是語言、年齡還是地位上的隔閡,更像是性格的問題吧。
說話不直接的日本人 vs 可以不說話就不說話的我(內心OS其實很多)
我的老闆很多時候很不像老闆,比較像一個有點弱的「お父さん」。

至於介紹自己的興趣什麼的那部分雖然有開始寫,但沒有打算主動交上去。
只要沒有被催就裝作不知道,他可以先介紹其他人。
我不喜歡被推到前面,就算被稱讚也覺得尷尬,我喜歡躲在後面。




那算是久違地寫了報導類的作文。
原來寫東西是那麼花時間的東西。
修改的那篇也花了有三個小時。

之前一直愁時間過得很慢,但打字,偶爾查一些資料,不知不覺就快到下班時間了。
雖然寫東西可以消磨時間,也能留下做了什麼的痕跡,但要我每天寫 blog 我沒有辦法。
就⋯⋯寫不出。

把「寫東西」當職業⋯⋯以前不是沒想過。
依照性格,作家等從事「創作」的職業其實比較適合自己。

現在覺得,還是當作興趣就好。

一般人為了生活都必須工作,工作和睡覺一樣,佔據了生活的一大部分。
也許人覺得能把興趣當作職業是非常幸福的事。
也許你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就是你的工作。
也許工作就是一個賺錢的手段。
但我覺得工作不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

像現在的工作,不僅跟大學學的內容完全沒有關係,甚至還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
(當然薪水就不會有一般大學畢業生被估的市場價值那樣高啦,但我不是很care。)
這公司其實有點怪怪的⋯⋯呃,還是應該說想法開放,包容度高?
因為比起很多公司看中的學歷、資歷,更注重「やる気」(幹勁)。
(其實我也覺得學歷並不能保證這個人是否會是個能做出貢獻。)

而且也不是什麼感興趣的領域,甚至可以說完全陌生。
實在沒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領域或職業,也沒有什麼想進入的企業。
真的什麼都好,我只想找到能做的工作。

排除掉不想要的環境,也許就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

  • 大公司 X
  • 辦公室政治 X
  • 報告 X
  • 週末需要加班 X

簡單總結,其實不外乎就是想避開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太多的責任。

合得來是重點。
公司需要人,我需要工作。
老闆覺得 ok,我也覺得 ok。
不需要很喜歡,只要不討厭就好。

雖然現在問我,我也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何會去應徵那家公司。
一個連按下提交履歷都會想很久的我,為什麼會按提交呢?

應徵的其實是需要日語的A職位,但面試時話題突然就被轉到另一個B職位。
被問到怎麼樣,我「很我」地回答都可以。
或許當時因為發燒所以頭昏昏的,再加上經過那麼多原本就不喜歡的面試,心理和精神狀態其實很不 ok 了,所以才沒有覺得應徵A職位,在面試時被問到B職位怎樣很奇怪。
明明除了願意學習,從頭到尾根本沒有在 appeal 自己,最後莫名其妙接到了B職位的 offer。

又驚訝又猶豫。
星期一面試,星期四突然收到給我面試的老闆的簡訊(說是前一天發了電郵但被彈回去所以才用簡訊聯絡)。
決定要不要接受的回覆期限只給到隔天。
電郵被彈回來其實給了我多一天的時間,因為隔天星期五還安排了另一個面試。
因為是職業介紹所幫我安排的,於是說明了情況和意向,也會去安排好的面試,對方也答應會要我隔天要應徵的公司快點告知結果。
於是抱著複雜的心情去了漫長的「就活」的最後一場面試。
最後那場面試的結果可想而知,那我也就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終於找到願意錄取自己的公司了。
後來才意識到原來那時候公司急著找人補B職位(喔,還有公司的電郵偶爾會有被彈的現象 LOL)。
剛開始的兩個星期真的覺得自己跌入一個叫做自己保重的大坑。
但之後慢慢上手,雖然也犯了一些(蠻煩的)錯,但都沒有被怪罪。
也見識到沒有「厚臉皮」和「假裝」不能解決的問題(苦笑)。

自己其實很幸運,遇到一個包容度很高的世界。
所以對現在的公司,其實是抱著「感謝」的心情的。

也許如果自己不是某所大學畢業的,如果自己不會日語,也許就不會被錄取了。
不過去應徵和被錄取的理由是什麼都不重要了。
光是相遇就是一種緣分吧。
還有各種的「剛好」。
重要的是現在和以後要做什麼。

雖然原本是一個不需要日語的職位,莫名巧妙地,從何時變成會要用日語寫電郵。
然後像現在這樣,還用日語寫些什麼。
老闆說不完美也沒關係,一直說會叫日本人幫我們檢查(這不就是一種變相的不放心嗎⋯?(笑))。
交上去後回頭看,又發現一些語法的錯誤,但算了,不需要太完美(不然以後要求會被拉到很高)。
想說的是,只要嘗試,然後認真寫就好(やる気ね)。

雖然那好像不是我的工作,但工作不就是有「不知不覺間被賦予不在工作範圍內的工作」的情況嗎?
可能原本就喜歡寫東西,所以不會抗拒。
作為一個在社團不知不覺間做慣 logistic slave 的人,只要不要太超出自己的 comfort zone,其實我都不介意做。




即使沒人看也能樂在其中。
自己可以反覆的看自己寫的東西。
是當日記的概念在寫嗎?

怎麼有種越來越「偏」的感覺。




(完)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當時的某人》東野圭吾


《當時的某人》是由東野90年代初寫的短篇小說集成的,是東野早期的作品。
其中四篇和《沒有凶手的殺人夜》還有《怪人們》的其他短篇在2012年由富士電視台改編成連續劇《東野圭吾懸疑故事》。

(1)謎中謎(シャレードがいっぱい)
第一篇設定在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
可是不管什麼時代,「遺產紛爭」好像都是推理小說的「定番」啊。
又是大哥大,又是傳呼器,真的是「時代小說」(笑)。


(2)玲子與REIKO(玲子とレイコ)
東野的小說中,以多重人格為題材的作品意外的少。
《變身》有一點多重人格的味道,但不太一樣。
(多重人格的小說,推薦貴志祐介的《ISOLA第十三個人格》)


(3)重生術(再生魔術の女)


(4)再見,「爸爸」(さよなら『お父さん』)
《秘密》的原型。
杉本平介,改寫是竟然只改了一個字嗎?
妻子和女兒的名字倒是完全改掉:暢子和加奈江。
覺得改後的名字比較親切⋯(單純只是看慣那些名字吧?)
為什麼確認妻子的問題是上個月的薪水啊 LOLOL

的確能明白為何東野會不滿意短篇,後來決定寫成長篇。
因為篇幅短,沒有辦法詳細描述人物在不同階段的的心境變化和矛盾。
改寫後的長篇《秘密》不僅多了平介和妻子之間的矛盾的描寫,還多出了女兒的靈魂回來的部分。此外,也涉及長途巴士司機過勞導致意外的事件與家屬的討論,這部分是東野社會派的部分。


(5)名偵探退場(名探偵退場)
人物的名字看得我眼花撩亂,哈哈哈。


(6)女人與老虎(虎も女も)
(嗯,原題是「是老虎也是女人」的意思⋯)

虎、大虎、虎になる
「虎」在日語原來有「酒鬼」意思啊。
「虎になる」就是「爛醉如泥」。

不知道為什麼看完後,想到了「普通話」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當年(?)學音韻學時背的「咒語」幾乎都忘了 orz
不過也是眾多語言學的內容中記憶點最多的課⋯
不過應該是回不去了⋯⋯


(7)好想睡,不想死(眠りたい死にたくない)
只能說男主有夠倒霉的。


(8)第二十年的約定(二十年目の約束)
有一點點《空洞的十字架》的feel。




東野圭吾的世界,跌入第7年。
在東野越來越出名之前就遇見他,默默覺得很幸運。
現在說到東野,必會提到得代表作之一《解憂雜貨店》雖然也喜歡,但留下的「溫度」在我心中還是不及《時生》和《信》。
我不得不承認電影改編有加深那份「感動」和「記憶點」。

東野的作品,我還真的幾乎看完了(目標:全制覇!)。
還有哪些沒看⋯
  • 鳥人計畫
  • 假面山莊殺人事件
  • 科學?
  • 夢はトリノをかけめぐる
  • 魔力的胎動
  • 希望之線
  • 祈念之樹

回想,某些意義上,我是個三分鐘熱度。
不會想設什麼目標,然後去努力達成什麼的。
也沒有什麼因為「失敗」而「不甘心」的情緒(因為很多時候選擇「算了」)。

可是對於東野的小說,我的「興趣」卻堅持了那麼久。
一旦傾全心去喜歡,感覺可以喜歡很久,或者持續很久。
雖然有時也不知道為什麼。





話說,上星期看到一則消息,說是東野圭吾的作品也電子化了!(其實上個月就報導了)

電子化的作品有7部(都是不同出版社的耶⋯):
  • 1999年 白夜行(白夜行)
  • 2005年 容疑者Xの献身(嫌疑人X的獻身)
  • 2007年 ダイイングアイ(瀕死之眼)
  • 2008年 流星の絆(流星之絆)
  • 2010年 プラチナデータ(白金數據)
  • 2012年 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解憂雜貨店)
  • 2013年 疾風ロンド(疾風迴旋曲)
《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還有《解憂雜貨店》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有點意外的是《瀕死之眼》和《疾風迴旋曲》也被選中(因為這兩本不是那麼的有知名度嘛)。
但以上七部全部都曾改編成連續劇或者電影。

這次的目標群眾好像是不怎麼看小說的「若者」(年輕人),因為有這個來自東野的信息:

「外に出たい若者たちよ、もうしばらくご辛抱を!たまには読書でもいかがですか。新しい世界が開けるかもしれません。保証はできませんが。ーー東野圭吾」
(想出門的年輕人啊,暫時還是忍忍吧!偶爾讀讀書怎麼樣?說不定會開啟新的世界。雖然無法保證就是了。)
明明東野自己也曾是不讀書的年輕人(笑)。

嗯,早期和近期的作品都有,題材也很不同,不過都是偏社會派的作品。
這就可以讓不曾看過東野的小說的看到多面的東野!

(不過,日本這幾天就要全面解除緊急事態宣言了呢⋯⋯)




2020年5月


(完)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怪人們》東野圭吾


這是一部東野90年代初的作品的短篇集。

專心看的話還是可以很快看完的。





還蠻喜歡《燈塔》這篇的。

裡面有一句話是「燈塔底下是最暗的地方」(灯台下暗し(とうだいもとくらし))。
是「當局者迷」的意思。

不知道為什麼看的時候想到了《殺人之門》。
明明《殺人之門》和《燈塔》不同的,「我」一直都逃不出他的「朋友」的陰影。
要不要再拿出來看呢⋯⋯





《哥斯大黎加的冰雨》是難得的以「國外」為背景的作品。
有點意外,有種不是在看「東野圭吾」的感覺。

雖然「我」對秘書和鄰居百般嫌棄,但兩人最後為「我」做的事真的好溫暖。
每個人待人處事的方式都不同,不要因為人家可能冷漠,就以為他們無情。
這世上不可能所有人都很熱情,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over-friendly的人吧。
我的話都不自覺地閃開過度熱情的人。
有種一直要踩過別人的線的感覺,也常踩到我的地雷。





書尾的解說提到《宿命》,我竟然完全不記得劇情了。
但對角色的名字竟然有一點印象⋯?

一些有印象的故事:
《怪人們》的「結婚報告」(之前看過連續劇改編)
柯南 電影《偵探的鎮魂歌》(之前看過一次)

雖然不記得具體的故事,或者說「真相」,但遇到某些 trigger,就想起關鍵的點。
真不可思議。

話說,「印象」和「記憶」的差別是什麼呢⋯
印象也有記憶的意思,但不是完全對等,也不是任何場合都可以互換(會不符合「語感」)。
語言真是不可思議。





(完)


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挑戰?》東野圭吾




「大叔單板滑雪手」,啊哈哈哈哈 。



這個隨筆系列的開端:

話說四十好幾的東野大叔一直很嚮往挑戰單板滑雪。某日大叔在喝酒時,遇到了即將出版大叔的作品《湖邊凶殺案》的出版社的M主編。M主編剛好是雜誌《單板滑雪手》的主編,大叔提到自己很想挑戰單板滑雪,M主編竟然說下次要邀大叔去滑雪。大叔叮囑M主編一定要約自己。不久後,大叔就收到了M主編答應送的滑雪板還有曾是M主編的下屬的《湖邊凶殺案》責任編輯T女士的慶功滑雪約定電話。

於是2002年2月,大叔、T女士以及上司S主編,三個年齡加起來超過120歲的人一起去GALA湯澤滑雪場滑雪,慶祝小說完成。(LOLOL)






整部隨筆集主要是東野大叔挑戰單板滑雪的文章(隨筆)的合集。
其中也混入(?)了關於足球、高爾夫、冰壺和棒球的文章。

雖然對這些運動都沒有什麼興趣和知識,但比起足球等的篇章,滑雪的隨筆比較有趣 。
應該是因為看了不少東野大叔以滑雪場為背景的作品被影響了吧(笑) 。
但也沒有到說被影響到想挑戰滑雪(不會被影響的部分就是不會被影響)。

在這裡附上東野圭吾以滑雪場為舞台的作片供參考:
  • 劫持白銀(白銀ジャック)
  • 疾風迴旋曲(疾風ロンド)
  • 雪煙追逐(雪煙チェース)
  • 戀愛纜車(恋のゴンドラ)




其中有一篇出現了這樣的話⋯⋯

「聽說他是作家,好像叫東尾還是東野什麼的,反正差不多就是這種名字,聽說是廣末涼子主演電影的原著作者。」>> これ絶対妄想やんwww 

不在這裡破梗,但這篇還蠻有趣的。





大叔是有多愛SSAWS(位於千葉的室內滑雪場「ららぽーとスキードームSSAWS」)⋯ 歇業前整天往那裡跑。
嗯,應該說是愛單板滑雪吧? 
夏天也要滑雪,所以尋找夏天也找可以滑雪的地方⋯真的是中毒。
滑雪中毒。

然後挑戰冰壺的那篇中,東野寫到,自己挑戰冰壺時不小心跌倒,撞到了臉部⋯ 
鼻子骨斷掉是因為這個時候造成的啊⋯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裡有提到,在《g@me.》遇見藤木直人的時候,東野非常妒忌,也非常在意自己的鼻子 www(而且遇見藤木直人是受傷縫了針不久後)
還摔斷了半顆門牙(2003年) 。

東野不止一次說自己在寫的是廢文。
那這位大叔臉皮和心臟都有夠厚的(笑)。




「不要太賣力——這或許也是能夠持續上健身房的原則。」 

「因為得而復失比一無所有更加痛苦,在品嚐過冠軍的甘露後,就知道萬年墊底的苦水是多麼痛苦的滋味。」 

「那個大叔的親戚也許從事不下雪比較有利的工作,我思考著會是什麼工作,然後發現除了觀光業之外,所有的工作都是不下雪比較有利。」 

(200)老實說,我已經是大叔了,正邁向五十大關的人,是如假包換的中年。變成這樣的大叔之後,挑戰新的事物,然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機會極端減少,反而很多以前可以做到的事,現在已經做不到。
所以,即使是再小的事,能夠覺得「今天完成了昨天做不到的事」,就會讓我樂不可支,單板滑雪又是一項可以親身感受到些微進步的運動。尤其在初學階段,每次去滑雪,就可以感受到進步了一點點,同時會瞭解自己的課題,產生下次一定要克服的動力。


如隨筆集的書名《挑戰?》,以上那一段話總結了東野對「挑戰」的感想和「挑戰」對他這個大叔的意義。
挑戰的意義也許不僅僅存在於成功或是達成什麼,而在於進步,嗯。




說到「挑戰」,連大叔都這麼熱血了,年輕人就更該不斷挑戰新的事物,不是嗎?
⋯⋯
でも、チャレンジを言うのは、 やっぱり自分らしくない 。

竟然久違的回到這裡寫東西,在4月結束前寫了兩篇。
每天的經歷、感想什麼雜七雜八的內容,其實一直沒有停過「寫東西(紀錄)」這件事。
只是因為內容、時間、思緒等各種原因,所以沒有組織成「章」。

好一段時間沒有特地關注嵐,但最近又開始有點被嵐包圍(?)了。
在 YouTube 上有嵐的頻道,然後還期間限定公開起演唱會⋯
不僅是今年年尾就要停止活動的嵐,傑尼斯已伸向 SNS,開始很多嘗試。
這是粉絲們在兩年前無法想像的(因為傑尼斯一直以來都超級保守)。
這也是一種改變和挑戰吧?

明天就進入2020年5月了。
到底是漫長還是飛逝?
雖然還能工作,但其實只是每天努力地在消磨時間⋯⋯
所以彷彿已經失去對時間的感覺了。

二月就開始有幾天在家工作,四月就變成完全在家。
雖然在家工作就代表不需要花時間通勤,但我從一開始就很不喜歡這個安排。
(倒也不是因為很喜歡去公司上班⋯⋯但最近有點想回到去公司上班的日子。人關就了真的會失常,雖然原本就不太正常 LOL)
為什麼呢,因為在家就代表整天就困在室內了?
要去公司的話就能早起,現在每天在家,就算是上班日,說真的,根本不想起來。
到底是為什麼呢⋯⋯






2020年4月22日~29日


(完)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最後一次在這裡寫東西是就業成功(?)那個星期。
然後,不知不覺上了10個月的班。
還沒到一年,但也快一年了。
還是常常不知到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然後從某個時候開始,開始每天早上提早下車,然後步行到公司。
開始只是幾個巴士站,後來乾脆在距離幾個地鐵站下車,步行兩公里多的路。
(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覺得這人是不是瘋了)
可以順便抓Pokemon,又可以散步,也可以殺因為要早出門但不要太早到公司的時間⋯
我覺得挺好的。

最初應該是因為太早起來了吧。
三四點就起來,然後起來了就睡不著了。
那個時期之前,不時會早起做便當⋯
循環著太早起來,吃完晚餐不久就睡著了的作息⋯(應該持續了一個多月近兩個月?)
那時候還覺得遲早會瘋掉,但今年竟然調回來了。

因為自己做便當,所以開始了在戶外吃飯的體驗。
中午,吃完飯在外面亂繞,曬太陽⋯
說真的,雖然有重複著的感覺,但有點樂在其中。
(頭あまり大丈夫じゃなさそう)

從沒看過的風景,變成熟悉的路。
午餐時間在河邊的上班族,還有遊客。
很奇妙的風景。

午餐時間的常景,兩張:
(贅沢ね~)



有些東西還是遠看好看⋯⋯
讓人又愛又恨。

旅遊業。
雖然沒什麼興趣,也沒因為做久了而變得喜歡,但也還是持續下來了。
因為是 inbound travel,算是多少重新認識了自己住了20幾年的土地。
公司的所在地意外的好(雖然大樓有點舊)。
在幾個月後,週末也往外跑的時候深刻體會到了,並且愛上了周邊的感覺。
雖然是市區,但讓人喘不過氣高樓大廈並沒有很多,有歷史的建築物大概是讓我喜歡那裡的一大特點。

相對的,在找工作的那段時期去過幾次的對街則是一座比一座高的高樓大廈。
從那樣高的大樓看到的景色好看嗎?
在那樣的高樓辦公會有自己高高在上的感覺嗎?
從不同的窗戶看過幾次窗外的景色,並沒有覺得「哇」。

給這種人住在標榜視野一流的酒店,大概也不覺得有意思吧。
畢竟我是一個不明白如果是來旅遊,為什麼要住那麼高級的酒店的人。
以「旅遊就是要出去走」的角度出發的話,砸大錢在住宿實在沒什麼意思。
要看夜景,我覺得有更好而且不花錢的地方。

如果是要花錢,體驗服務和VIP的感覺的話,那我就沒話說了。
畢竟我不怎麼嚮往那樣的體驗。
要我以那種角度思考有點難。


高樓大廈,遠一點比較好看。
每次望著那些高樓都不禁那麼想。
默默給現在這份工作加分(竟然是因為地點?!)。

當初到底為什麼會應徵呢?
說實在我現在也不知道。
和專業完全沒關係的工作。
能學到什麼呢?
這份工作毫無 hard skills 可言 LOL

どうでもいいやあ~

雖然工作上讓人傻眼的事不少,自己還做了些鬼使神差的事(⋯)
但和同事處得不錯⋯
過著時間到,準時下班的日子⋯
嗯,沒什麼不好。





說到旅遊業,現在是「最悪の時期」。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局勢加上政府的措施⋯
已經快一個月沒出門了,而前方還有一個多月。

去年底心想著時間不夠,現在時間一下子多了出來⋯
是不是有好好利用呢?
好像沒有呢。
因為做什麼感覺都提不起勁。

幾個星期前嘗試學習韓文文字。
在雙元音那裡碰壁,然後放棄了 LOL
之前學的語音學確實派上一點用場,但總覺得自己太過執著於什麼「音」。
講到韓文文字那麼容易,只有14個輔音,10個元音⋯
但其實有不少例外吧?
有兩對雙元音,寫法雖然不同,但發音已經不分了。
還有什麼在尾音位置雖然這麼寫那個輔音符號,但不可以照著讀(沒有放例子很抱歉)⋯

說好的文字容易學是耍我是嗎?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嘗試用語言學切入,然後也想太多⋯
而且對韓國的文化不是那麼熟悉,學單詞的時候,面對的就是一堵高牆。

經過著短暫的學習(?),意識到日語的音是多麼容易學。
因為日文和日語是很單純的「一個形對一個音」(是還有一些其他發音上的規則,但只有五個元音這點真的是謝天謝地)。
韓文元音多,而且有幾個聽感很接近,令人頭痛⋯
看接下來的一個月還會花時間研究嗎⋯

撇開那好像不太成功的「挑戰」⋯⋯

這段時間一點一點重拾了讀小說的動力。
順利讀完貴志祐介的《神秘鐘殺人事件》,現在在看東野的隨筆集《挑戰?》。
去年買的書,放著都還沒看(有幾本甚至還沒拆 LOLOL)。
不現在看,之後大概又沒時間沒精力看了吧。
慢慢把它們消掉吧⋯⋯

去年,把『嫌われる勇気』看完了。
第一本日文書 clear 的竟然不是東野的小說(但『嫌われる勇気』不是小說,是我不怎麼感興趣的是 self-help、勵志類⋯意外だね)。
一年多前還是覺得東野的小說用日文讀起來吃力,但現在要讀完應該可以看懂80%了吧⋯
用日文讀小說果然需要鍛鍊⋯⋯
但是!用日文讀東野的小說我倒是還沒有放棄!!!

說是讀完『嫌われる勇気』,但實際上消化了多少?
有很多理論是不斷重複的,所以就是不斷在裡面跟著青年和哲人轉。

小說因為形容還有動作、場景之類的描寫比較多,單詞量不夠讀起來比較吃力(也不可能一直看不懂就停下來查,很多時候就跳過去)。
相較之下,『嫌われる勇気』日文不會很複雜,只是面對的是理論和觀點(還有一些青年的情緒 LOL)。

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點:人際關係,還有「勇氣」。
想要幸福,就要有勇氣。
什麼勇氣呢?
改變思考迴路的勇氣。

看什麼時候寫篇『嫌われる勇気』感想。
不過應該要等很久。





啊,然後這段時間也補了不少劇和電影。
還有不斷在看柯南的動漫⋯

跳來跳去,亂寫了一通。
會因為這篇而重拾寫東西嗎?
⋯不知道耶。

很長一段時間只是不斷在 input。
覺得腦子都變得遲鈍了。
對學習新的事物,挑戰新的事物提不起勁。

想到了這麼一句話: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具體的句子居然需要Google,真的是糟糕)

果然還是需要 output,而且也要注意自己在吸收什麼資訊。
思考,也有不同的切入點,但習慣了某種思考方式,不管看什麼都會傾向那裡。
我的話,大概就是消極的角度還有自嘲吧。

在上班的歲月中(才不到一年啊,喂),再度意識到一件事:
我是一個沒有計劃,沒有目標,也不會去追求什麼遠大目標的人。

也許有些人會說這樣是不求上進,浪費生命什麼的。
但或許這樣也沒什麼不好的。

做自己就好,雖然做自己也很難。





(完)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無業的終點」


畢業後,渾渾噩噩(?)地過了半年。
雖然名義上有事做,但我自己知道真的沒在做什麼,只是虛度光陰。
那半年其實對人生和「職業生涯」很傷。

失業半年,這星期終於開始三個月的試用期。
應該該高興才是啊,終於可以自食其力、學以致用、大展身手???
但我感受到只有不安和壓力。

和專業完全無關,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但不至於討厭。
周圍的人一定覺得為什麼有榮譽學位的人要做行政類、助理類的工作。
對我來說,那不過是一張束縛自己的紙。
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極限。
還沒開始,已經累了。

什麼都學歷、學歷,學歷代表的到底是什麼?
知識?學習能力?思考能力?
比起紙上的學歷,我更想要學力和社交能力。

四年學了什麼,我到現在都沒有釐清。
理論什麼的,說實在的,無法參透,也無法死記硬背。
只是專注於做筆記,而不是理解。

是什麼時候開始,思緒變得混亂,無法有條理地寫自己的感想。
考試寫論文的話根本無法好好寫,現在這篇文也是拼拼湊湊,調整出來的。
學習內容沒能好好掌握也是問題之一。

我一點都不好。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現在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了。
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學習能力,從很久以前就不好。
只是看起來很用功。
我相信「勤能補拙」,但努力也有方法。

頭わるいバカは経験を生かせない。
中は空っぽ。
難道沒有人看得出來嗎?
有吧,但大部分的人光是處理自己的人生就有夠受了。
由衷敬佩那些有餘力去關懷、幫助他人的人們。
心好大。

網上都說面試上會被問到「性格」、「長處」、「短處」⋯
所以半年來做了各種測試(然後陷入超低落的情緒)。
雖然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是什麼積極向上的人,但原來自己是如此的黑暗。
覺得自己很可怕。

一直都很老實地回答。
說真的,已經自暴自棄,完全沒心準備面試,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只是老實地回答,還說自己覺得自己缺點很多,然後竟然被給予機會。
太老實只會吃虧,但我好像就是不太擅長思考問題。

只想擺脫麻木感、思考自己不曾認真思考的「現實」。
想要努力,但腦力不足。
不介意早到遲退,但我真的還搞不清楚狀況。
指導兩天,我根本還沒有搞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記不住那麼多信息,筆記也亂七八糟,第三天就被丟下一個人。
第三天已經出了一點狀況了,只是沒有被罵而已。
能問的人太暴躁,信息記不住,基本的東西還搞不清楚的我遲早會挨罵。

かなりブラックな企業の気がする。
第四天到底會怎麼過?
還是希望不要捅太大的婁子然後被炒掉。

不擅長的東西,更要勇敢地嘗試?
我知道,但一直都沒做到。
很多事都沒能堅持。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思考」我也知道,但還是雜亂無章。

或許我的成長早就在很久以前停留了。
長期缺乏足夠的交際和溝通,能一個人就一個人呆著。
面對問題和困難,總是選擇逃避。
這樣也能混到現在,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或許我真的很幸運。

所以即使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被周圍的人高估能力、也沒有其他想做的事或者什麼具體的目標的我,現在想抱著「感謝被給予機會的心情」,努力學習、思考和工作。

只要活著就會有好事,大概吧。

(我的負面思考到底能不能有所改善?)


(完)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問題

「我」到底能做什麼?
這問題是不是只有「我」可以回答?
還是由不是「我」的人來回答更適合?
但這個問題沒有人願意認真地去思考。

如果問我想要什麼:
我想要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