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六月 —— 密室的魅力


六月,開始看柯南的動漫。先看了較新的集數,最近從第一集開始看(也有跳過幾個不是很感興趣的故事)。

看似小學生,但其實是被迫服下藥物產生副作用而縮小的名偵探高中生。化名「江戶川柯南」寄宿在青梅竹馬,父親毛利小五郎是偵探(也是前刑警)的毛利蘭德家裡。原本覺得在偵探社裡可以查到「黑衣男子」的信息,就能恢復成工藤新一的模樣,但毛利大叔卻不是很靠譜,常常需要柯南提示,甚至用麻醉槍讓毛利睡著,然後柯南再用變聲器進行推理,解決事件。覺得柯南扮成小孩還蠻可愛的,雖然很多身為高中生卻被當作小孩對待,江戶川柯南有很多工藤新一內心的吐槽。

主要的人物的名字都來自日本和西方的偵探/推理小說作家或者這些作者筆下名偵探。有些案件會融入案發地點(例如京都、紐約等)的地理特色或名產,進而製造謎團或破案關鍵。喜歡這一點,因為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嗯,「名偵探柯南」有很多什麼「XX殺人事件」,也有不涉及屍體的綁架案等,有各式各樣的密室手法,不可能犯罪等。很多人都會吐槽有柯南的地方就會有命案,偵探都有「案件體質」嘛。

5年來一直在看日本推理小說和推理劇,也看過蠻多種製造密室的手法。其實很多密室都是運用科學原理製造的,尤其是物理現象還有障眼法。就是科學的魔術吧,覺得很有趣。散落在案發現場的物品都有意想不到的用法,會有種「原來這個東西可以這麼用」的感覺。這似乎也代表,物品沒有善惡好壞,就看人將它用做什麼用途。

密室什麼時候會在推理小說登場呢?當然是密室殺人事件時啊。都說是「密室殺人」了,當然不是自殺,而是凶手試圖偽裝成自殺的殺人事件。「密室殺人」也能算是「不可能犯罪」的一種吧?不懂為什麼,說到「密室」就會想到乾冰和冰凍的血,印象很深刻。巨大乾冰什麼的,把血冷凍成能殺人的武器,製造會消失的道具或兇器。《上鎖的房間》裡看過這個橋段,東野圭吾的《名偵探的守則》有惡搞過吧。其實還蠻喜歡惡搞作品的。

有一點很想吐槽。兇手因為被嫌犯激怒,就想用殺人來解決問題,還有幾乎馬上就能想到計畫殺人(不是殺人而已,還有弄到兇器,製造不在場證明,執行計畫,處理屍體,製造密室,處理兇器,對警方或偵探說謊什麼的)。誒,氰酸鉀有這麼容易弄到手啊?!(都沒有交代毒物或是兇器是從哪裡弄來的)兇手好像都太聰明,內心太強大了吧,但是被偵探揭穿手法和提出決定性證據後就崩潰,然後招供了…

在動漫還能接受,但在推理劇或推理小說就覺得這部作品「爛結局」。大概是到達「解謎」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同吧。動漫劇集,除了SP或劇場版,通常20分鐘內就結束一個故事,拖泥帶水也不好。連續劇一集最少也有40幾分鐘,電影更是一部就兩小時。講究邏輯的「推理」,要符合邏輯啊,唉…

所謂看推理小說或推理劇,也不懂自己是在追求什麼。邏輯思維有進步嗎…?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