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已矣。


何か二ヶ月がすぐ終わりました。



負面能量很重,即使不表現出來。
或者該說,我 LOW ON ENERGY。
好想睡啊。



最近也沒什麼在更新,日語複習也沒在寫,呃。
週六也沒空,在學箏。
雖然是剛學,卻也不是零基礎。
那「吃老本」的基礎,不是全部都能用,反而有種成為束縛的感覺。
雖然接近,但還是不一樣的。
幾千年來經過演變,必定有了分歧。
(而且當初借的時候,大概已經有點不一樣了吧?)
會想,幾千年前是怎麼彈的?
當然,我什麼都沒想出來。

以前練習是有壓力的,現在還沒什麼壓力,真的在沉浸在反覆練習中。
原來時間過得這麽快啊,轉眼3小時就這麼過了。
明明以前都盼著快點結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時間是相對的嘛。心態大概也不一樣。)

儘管一星期六天往學校去,課業上還是感覺比上學期輕鬆。
果然是上學期閱讀材料太繁重,內容讓人鑽牛角尖還有腦內爆炸。
三、四年,不參加點學校的活動好像太乏味了。
開始會有點不安,但持續下去應該不會後悔吧?
至少,感覺沒有以前那麼複雜。
真的太匱乏了,雖然現在也沒多充實就是了。



來源。
併入。
分化。
(O.O 啥?)

說OO是哪裡哪裡的話/說法…
或許OO根本不是你所謂的XX話,都不懂是哪裡借來的。
和說A是哪裡的食物,然後吵來吵去沒完沒了的一樣煩。
文化這東西,好煩。
好煩啊。



繁體字是看書學會認的,現在覺得會看真好。
雖然會認,但真的不常寫(對日文感興趣後,寫的機會多了)。
既然簡化字可以從正體字推出來,那也可以從簡體字推正體字(繁體字)。
雖然也不不是每個字都可以順利推出。
這一切都是人搞出來的。
(我在說什麼啊?)

漢字漢字,什麼是漢字?
符號,有筆畫的符號。
看不到讀音的,有筆畫的符號。
現代漢字是從圖形演化而來,看不到讀音的,有筆畫的符號。

望著漢字,想著漢字,已經不敢說「喜歡漢字」了…

文字會不會看是一回事,語言會不會說是另一回事。

語言系統和文字系統實在是複雜,當初到底是怎麼學的?
說到文字系統,回想以前的英語聽寫就不寒而慄。
到底是怎麼死記硬背下去的?
漢字更甚。
啊,還有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學進去的?
明明都有不合理的地方,小時候的吸收能力就這麼好?
還是單純的不會思考、不會質問、什麼都照單全收?

其實照單全收也沒什麼不好的。
認字、學寫字還是要趁早。
趁自己還不會問學這個幹嘛,不問為什麼要學的時候學起來。
掌握後才來痛苦好過在學習的過程感到痛苦。

古代的文明、文化很寶貴,所以要學習和傳承…?
那來畫甲骨文吧!(…)
讓人們學習古文也要有限制。
我好像有古文排斥症(那啥啊)。



現在說字的平上去入原來是從古代的韻書來的,終於搞懂了。
不同方言的平上去入的調型是根據古代的平上去入相應而來的啊。

不同時期的「官話」和「方言」。
既然語言(音+義)一直在變的話,那什麼叫規律/不規律演變?
怎麼個變法才能普及,還是沒有普及太遠的必要?
白話和文言是分開的,那意味著什麼?
說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通用語」(雖然離「京」遠的地方不見得會說就是了),這樣我就有點懂了啊,唉。



問:所以,帶著現代漢字的音和意義去理解,以中文的邏輯看日文的漢字會是什麼情形呢?

日語的文字系統是建立在漢字系統上的。(是三國時代後?)
現在日語語言系統留有不同時期(兩個主要時期?)借入時的漢字讀音(「音讀」),期間必然也經過演化。
把漢字借去記日語原有的音叫「訓讀」,訓有學習之義。

答:亂來,不過也混得過去。
(不過拿現代南方方言的邏輯去看,可能會更好?)



有種自己在「吃老本」得感覺。
新學的東西也不太會用,一直依賴從前累積的東西度日。
有種沒在思考的感覺。
沒有問題=沒在思考,大概吧。
回想,從以前,學習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完全是心態問題吧… 嗯…
有些東西上手算快,但說到精進,就會有問題。
也有東西是怎麼都搞不懂,學不會。
或許是根本就不想學會吧,心底大概在想沒必要學會。

腦筋最近一直轉不了。



假期一眨眼就快結束了。
每天能量都很低(好過起起落落?),這樣能持續多久?
都不懂自己在做什麼,學期就已經過半了。
既來之,則安之… 果然是不行的吧。



何で文句がたくさん書くの?
文句しか書きたくないから。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