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白金數據》東野圭吾


《白金數據》的中譯本等了很久,終於在2017年出了。
然後我終於看完了。

小說果然比2013年的電影改編好太多。
電影刪掉了很多細節,也有逃亡劇的感覺。
雖然逃亡在小說中也佔了不少,但解謎和東野一貫的「探討」的部分也是被重視的。
小說中的「探討」主要以淺間這個角色與志賀和神樂的矛盾凸顯,也有神樂本身遇到的矛盾。
記憶中,電影的探討部分很薄弱。

《白金數據》的謎團有幾個:
隆畫的手的意義。
「貓跳」隱藏的秘密。
NF13的真面目。
鈴蘭的身分。

很多巧合,也很「東野」的收尾。
雖然不怎麼喜歡有勢力的人就可一手遮天這樣的劇情,但這樣的結局或許是最溫暖,最理想的。
畢竟神樂和淺間是屬於「優勢」的一群(至少比一般民眾知情,那就是一種優勢)。





喜歡淺間和神樂從對立到合作的互動,也喜歡東野對兩人的「惡作劇」。
神樂很彆扭,淺間充滿正義感,把兩個人放到一起有不少不合的地方。
到後面兩人隔著電話合作,會覺得這個組合很奇妙。
最奇妙的是警察和逃犯的對話吧,哈哈哈。
尤其淺間還說了一句「簡直就像在等情人的電話。」wwwww

最近開始看《雪煙追逐》,發現「貓跳滑雪」這個詞。
所以《白金數據》裡修正程序的「貓跳」的名字是源自滑雪嗎?
是有什麼意義嗎,還是東野單純愛滑雪愛成痴了?




語錄

志賀:「DNA是資訊的寶庫。」
淺間:「我當然知道。」
志賀:「不,你並不知道。你所知道的DNA鑑定,是用頭髮或是血液,確認是否屬於某一個人。但是,你想一下,這次發生的命案,不是還沒有發現任何嫌犯嗎?目前還沒有找到可疑人物,不是嗎?那要怎麼進行DNA鑑定?和誰的DNA進行比對?」
淺間:「那你們到底要做什麼?」
神樂:「不是說了嗎?要進行解析啊。」
(那種conflict感,哈哈哈。)


志賀:「人的特徵都由DNA決定,任何人都無法違抗這一點。」


淺間:「雖然照片很出色,但是,這樣固定對兇手的印象沒問題嗎?」


(25)辦案簡單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忍不住心生疑問,這種辦案方式真的不會出錯嗎?並不是指抓錯人這件事,而是能夠斷言這樣的辦案方式,對人類社會沒有任何不良影響嗎?


(28)刑事部長:「淺間,你這次的表現很好,這樣不是就夠了嗎?至於其他不必要的事,你就不需要多想了。」


神樂:「政府未經當事人的同意使用個資的情況比比皆是,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連稅金都收不到。」


神樂:「民眾不會同意?淺間先生,民眾有能力做什麼?無論是示威抗議或是發表演說,政治人物都會逐一通過自己想要通過的法案。至今為止,不都是這樣嗎?民眾的反對根本不重要,而且,無論再不合理的法案通過,民眾只有在初期會怒不可遏,但很快就習慣那種狀況。這次也一樣,最後都會覺得,政府管理大家的DNA資料也不錯。」


志賀:「為了避免避免誤會,我在此澄清,並不是由警方管理,而是由政府進行管理,和戶籍、納稅紀錄相同,警方只是得到政府的許可,使用這些資料而已。我認為必須針對這些問題繼續進行討論,但是,請各位不要忘記,自從採取DNA偵查後,破案率大幅提升,也很明顯地遏止了犯罪。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家人犯罪,只要去登記DNA就好,一旦這麼做,就能有效扼殺親戚中,可能想要犯罪的人罪惡的萌芽。因為DNA無法造假,基因不會說謊。」


神樂:「…DNA登錄的真正目的,不光是為了逮捕罪犯,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遏止想要犯罪的人。」


(44)破案率提高,同時也導致加害人的家人曝光。媒體提出質疑,罪犯當然罪有應得,但不是會因此導致對和罪犯有血緣關係者產生歧視?神樂覺得那不是問題。只要家族中沒有人犯罪,就不必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世上沒有所謂不得已犯了罪,或是親戚中有人無可奈何犯了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意志防患於未然。因為有能力卻不為,所以才會自食其果,遭到世人的歧視。


神樂:「感情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社會構造就是一種程式,只有冷靜的理論,才能讓社會構造變得更合理。」
水上:「你向來認為 ,基因是決定人生的程式。」
神樂:「我認為基因是構成人生這個程式的基礎。人類在生存過程中,接受到各式各樣的資訊,有時候會加以修正,但是,要在人生中運用哪些資訊、捨棄哪些資訊,取決於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初期程式。
水上:「也就是基因嗎?」


神樂:「治療——我一直認為這是研究。」
神樂:「如果發現一個人的基因能夠創造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我當然會產生興趣。」


(62)「不是機器優秀,而是人類越來越接近機器人。」


(63)神樂昭吾:「藝術會在接觸作品的人心中結晶,就連當事人也無法說明為什麼會感動,被哪個部分打動了心。正因為這樣,藝術才尊貴,才能夠豐富心靈。但是,藝術仿冒品橫行,就會影響真正的藝術在人心中結晶的能力。這是非常嚴重的罪,絕對無法原諒。」


(125)白鳥里沙:「只要活在世上,就無法偽造基因。既然由國家管理基因,就等於人生受到了支配。自由這個字眼也就失去了意義。」


木場:「我們只能聽從別人的指揮,如果你想指揮別人,就要趕快往上爬,所以必須先立功。」


(232)鈴蘭:「你的人生看起來一點都不快樂,難得來到這麼漂亮的地方,你也完全不外出,整天看電腦。這樣的人生一點都不快樂,太可憐了。」


(265)「我們只是討厭受到管理,他們也許會採集我們所有人的指紋,搞不好還會蒐集我們的DNA資料,我們絕對拒絕這種事。我們就是因為討厭這種事,才會從大城市逃來這裡。」


(269)「作品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


蠍子:「陶器是鏡子,是反映自己內心的鏡子。只要拋開雜念,對自己的心坦誠,即使別人覺得很醜,也是出色的作品。」


神樂昭吾:「藝術並不熟創作者在思考後創造出來的,而是相反,藝術操縱創作者,讓作品誕生,創作者是奴隸。」


(273)無論任何藝術作品,或許都可以數據化。事實上,電腦和機器手的確重現了神樂昭吾的作品,但其實這件事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說,作品只是數據,那到底是什麼創造出這些數據,才是最重要的事。


(337-338)
水上:「我剛才似乎沒有說清楚,我並不是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權力,而是想要創造可以帶來權力,能夠改變世界的東西。身為科學家,如果知道有可以操控人心的方法,當然會想要試一試,也可以說是本能。事實上,你不熟也為了證明基因決定了人心這個假設,想要瞭解心靈之謎嗎?」
神樂:「這件事和那件事——」
水上:「都一樣,完全沒有差別。你用自己的身體瞭解心靈的構造,我在別人的身上進行實驗。只不過你的研究沒有導致任何人死亡,我的實驗中死了幾個人,這就是唯一的差別。不,還有另一個差別,你還沒有找到答案,但我已經找到答案了。」
水上:「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想要瞭解人心,不需要研究什麼基因,人心只是化學反應和電子信號而已。」


志賀:「必須有『白金數據』,DNA偵查系統才能獲得認可,這在構思的階段就知道了,如果缺乏可以保護政治人物和高官的系統,法案就無法通過。」


神樂:「只有可憐的大眾毫不知情嗎?你認為能夠得逞嗎?要求廣大民眾去登陸DNA資料,自己卻逍遙偵查網之外,如果媒體得知這件事,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志賀:「不會怎麼樣,我們只要不承認有『白金數據』就好,讓它變成所謂的都市傳說。」


志賀:「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有身分的問題,人類永遠不可能平等。」





神樂認為他開發的系統完美無缺。
但是正是那個他認為「完美」的系統害他必須逃亡,證明自己的清白。
完美系統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存在?
或許最初是為了沒有犯罪的世界,但問題不出在系統,而出在人。
這樣的系統的存在對有權利、勢力的人造成最大的威脅。

神樂:「…DNA登錄的真正目的,不光是為了逮捕罪犯,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遏止想要犯罪的人。」

遏止想要犯罪的人,即犯罪之前會想,自己接下來進行的行為對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什麼後果。
如果人人都有那種「想像力」,或許衝動的犯罪就會減少。
但這難免過於理想。

神樂:「只有可憐的大眾毫不知情嗎?你認為能夠得逞嗎?要求廣大民眾去登陸DNA資料,自己卻逍遙偵查網之外,如果媒體得知這件事,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志賀:「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有身分的問題,人類永遠不可能平等。」

東野設計了幾條連接心和DNA的線,其中一條是神樂的父親。
因為機器能製造出連父親都分辨不出的陶土贗品,父親自殺了的契機,神樂開始思索一個問題:人和機器到底有什麼不同?心到底存不存在?
二十一歲時,神樂得到的答案是:人心是由基因決定的,人類和機器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差異。
神樂昭吾:「藝術會在接觸作品的人心中結晶,就連當事人也無法說明為什麼會感動,被哪個部分打動了心。正因為這樣,藝術才尊貴,才能夠豐富心靈。但是,藝術仿冒品橫行,就會影響真正的藝術在人心中結晶的能力。這是非常嚴重的罪,絕對無法原諒。」
第二條是另一個人格:隆。
神樂和隆共用同一個身體,同一個腦,擁有相同的基因,但記憶(心)卻不同(至少最開始是這樣)。
如果說基因是程序的話,那心就是人的情感?
後面有說到神樂對認為基因是決定人生的程式,人心是由基(初期程式)決定的這個想法動搖了。
看到後面,我開始覺得隆根本不是另一個人格。
可能是對「多重人格」的印象就是截然不同(性格不同、記憶不同)的人格,有點像一個身體住了兩個或以上的人。
覺得隆比較像神樂的潛意識,而不是另一個人格,因為隆產生和消失的契機都和神樂的父親有關。
因為無法理解父親而逃避,解開了隆畫的「手」的意義之後得到了解脫。

東野雖然對醫學、人格、人心感興趣,也寫了幾部涉及這些元素的作品,讀起來負擔卻不會很重,但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有點模糊。
東野沒有很著重於「查資料」的部分,反而注重人物的立場、觀點、質疑,還有改變。
最近看完了貴志祐介的《黑暗之家》,書中描寫的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很紮實,但有點太多了,很難消化。
太少太多都不好。

《白金數據》和《黑暗之家》都對涉及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但沒有給出一個答案。
在小說中,或許根本不需要什麼答案,只需要視角。
其他的,只能由讀者自己去想像、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判斷。





2017年10月14日(土)~ 2018年1月21日(日)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