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結束後有一篇解說,裡頭提到《沒有凶手的殺人夜》是東野第一本短篇集。
然後還有「動機」是東野關心的對象…
啊… 是的。
比起手法,「動機」才是《沒有凶手的殺人夜》收集的故事的最後的轉折點。
最後的轉折——那是一種熟悉的東野感。
☆
『微不足道的蓄意』
這篇有示意圖,會讓人想到密室本格推理。
這篇的舞台是校園,東野的出道作《放學後》也是以校園為舞台。
《沒有凶手的殺人夜》的前面三篇都有青少年。
早期的東野作品的凶手都是學生,是因為東野不會描寫大人?
從東野的隨筆集中也感覺得到他對某種「大人」有點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大人我不記得了。
(51)我實在不知道這時該說什麼才好。整件事到底算是誰的錯?或許沒有人是壞人,也或許每個人都是壞人。
☆
『黑暗中的兩人』
這篇的轉折點在於人為何會產生「殺意」,以及跨過那一道底線。
☆
『舞孃』
這篇給我一種不知該怎麼形容的感覺。
不至於沉重,嗯⋯
也不是造化弄人。
當好意反而害了人,那該怎麼形容?
☆
『無盡之夜』
番場刑警問厚子討厭大阪哪一點,厚子回說大阪的一切,尤其討厭大阪人的貪婪。
看到那段,我就覺得東野這樣寫自己的故鄉好嗎?
看湊佳苗把角色寫得多麼厭惡自己出生的鄉下地方,東野這根本不算什麼。
舞台是大阪觀光客會去的地方(例如道頓堀),因為去年去過所以讀的時候不難想像,連續劇改編也一直拍到通天閣。
解說還提到相對於東京,東野描寫大阪總是帶有批判的眼光⋯?
不不不,我覺得東野那樣不是惡意的批判,應該只能說是愛之深責之切吧。
在《白夜行》以大阪為其中一個舞台時,好像有一點描述,就是雪穗很討厭大阪之類的。
東野的作品因為不想用方言,所以基本上都以東京為舞台,他也沒有一直說大阪是個鄉下地方。
因為熟悉,才說得出它的不好吧?
最後也透過番場刑警說大阪也有它獨特的優點。
連續劇裡是說大阪人的行事作風說明大家都在努力活著。
☆
『白色凶器』
這篇寫的是極端的執念⋯
☆
『再見了,教練』
看了2012年的連續劇改編才讀這一篇。
馬上就注意到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因為前面的幾篇都是第三人稱。
「再見了,教練。」
這句話也是執念啊。
☆
『沒有凶手的殺人夜』
這篇採取 <夜晚:雅美> 和 <現在:拓也> 交替的第一視角來描寫。
把東野的作品幾乎都看過了,還是會被他的敘述性詭計騙到。
「只做一半比什麼都不做還糟糕。」
再完美的計畫,也會因為涉及人而出現意想不到的漏洞。
☆
2018年9月15日(土)~ 2018年12月9日(日)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