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不少時間看。
整理起來又是很多時間。
《空洞的十字架》擱在一旁,準備假期再看完它…
制裁、贖罪,是很接近的主題。不過因為《空洞的十字架》是東野的作品,我知道我可以去期待「救贖」。但是湊佳苗的作品,在看了三本後,我覺得我不該去期待什麼「救贖」了。
(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作者嘛。)
☆
『贖罪』被WOWOW 改編過5集日劇,六章剛好縮成五集。
公式site
電影版預告
2012年冬季的五集日劇後來被接成270分鐘的電影,在威尼斯電影節播出。
雖然想看看改得怎樣才能夠剪成在電影節播放的片子… 但大概沒時間去寫吧。看農曆新年假期和期中假期能不能看一看…
(寫好時已經放假了… 我到底是在幹嘛啊…)
☆
湊佳苗的作品的封面…
應該說東京創元的封面,很有趣…
東京創元的封面是草莓、藍莓、覆盆子、黑莓,猶如一個水果派。
(双葉文庫的封面則是一個女人的剪影和不同是不是形成團的線條。皇冠出版的中譯本封面則是一個被關在籠子裡的女子,籠子外還有長長的玫瑰的莖。)
水果派般的封面是什麼意思…
我一時想不到。
☆
贖罪?
到最後更像報應。英文片名是「Penance」,沒看過的詞。心想著為什麼不是 Redemption 或是 Atonement 等比較常見的「贖罪」的翻譯,所以去找了。
“Penance is the punishment inflicted on oneself as an outward expression of repentance for wrongdoing.”
救贖
☆
就是報應?
有些概念果然不太好翻譯,尤其是缺乏相關知識的時候。
最近理解了讓我把一些概念拼起來的事… 就是佛教、武士精神對現代日本思想的影響…
救済 (きゅうさい)
Salvation救贖
說到推理小說裡的「救贖」就離不開復仇、贖罪這些話題(當然也可以是很溫馨的結局,像《真夏方程式》那樣……)。
因為看多東野的作品,大多都有救贖的成分,讓我漸漸覺得那是描寫社會、人性的推理小說裡不可或缺的… 或許是因為才會覺得《告白》和《為了N》少了什麼。(這樣不對吧?不可以用一個作者的角度去看其他作品⋯ 我自己也覺得很矛盾,但我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就只有這麼一般。只看幾個作者的作品有錯嗎?我知道自己很狹窄,所以我一再聲明我目前只看幾個作家的作品,寫到我自己都覺得很煩了。)
對於「救贖」的概念,不知需要花多少時間消化和沈澱,然後形成一個圖畫… 因為我想要尋找一個合理的說法(不是答案):為什麼推理小說對我來說有魅力。
☆
《贖罪》由五個女性的第一人稱描寫,充斥著心理描寫。
就不一個個細寫了。
像《為了N》那樣個寫法,寫一星期都寫不完。
(實際上,我已經拖了一、兩個星期才來整理這篇…)
在看《贖罪》時,我無法不和《為了N》(還有《告白》)比較。
影子太多。
(《贖罪》比《為了N》早一年由東京創元出版日文版)
一翻開幾頁,馬上就想:又是鄉下小鎮…?
在往下,又是學校的游泳池(《告白》)。
然後外國城堡(ok… 反差嘛)。
自卑心理。
英文系畢業後(啥啊,又是這個)。
不講理的「怪獸家長」算嗎?(《告白》)
將被公司派去常駐國外的約會對象問紗英願不願意一起去(求婚)。(又是似曾相識的情節…)
罐裝咖啡…
在同個作者的作品看到第二次類似的元素還好,如果第三次就會覺得搞什麼,又是XXX?!
回到故事。
盂蘭盆節假期,五個10歲的女孩在學校泳池邊玩著排球。從東京轉來同學被一個說需要人幫忙,穿著工作服的叔叔帶走。到了傍晚,在鄉下地方播放的提醒孩子們或農夫回家的時間的音樂響起,被帶走的女孩去了很久都沒回來,四個女孩於是去查看。
英未理死在男更衣室。
像大姐姐的真紀分配責任。
晶子去英未理家通知英未理的母親(麻子夫人)。
由佳去派出所通知警察。
真紀去找老師。
紗英則留在現場。
每一章「告白」中,都描寫了當年的四個女孩當時的心理還有在發現屍體後做了什麼。接著就是那件事以及麻子夫人對她們的「恐嚇」對她們身心的影響。最後再慢慢聯繫到她們為何最終都犯了罪…
(當然是很簡化的… 拖太久,我寫不下去了。)
☆
人的過去會束縛現在和未來。
《贖罪》裡的五個女性都被過去束縛著。
麻子夫人在四個少女的心理留下「約定」,卻在在一時生氣說出口後又不負責任地忘了…
四個成長的少女的「告白」後,就是麻子夫人的「告白」。因為四個女孩的告白,麻子夫人得知了當年的凶手的身份……
失去女兒最痛苦的是麻子夫人沒錯,但她有資格遷怒於那些和女兒一起玩的小朋友們嗎?
那是她的報應。
她要贖多少份罪呢?
☆
一些概念/語錄…
想要走進不知道自己過去的人群裡,同化,然後消失…
面對「不一樣」的文化的不安。
「還好不是我」的罪惡感。
想要逃離的鄉下小鎮。
束縛。
殺人凶手一直都在。
自我催眠。
「在非常狀態下能採取適當行動的人,多半不是經過日積月累的訓練,就是過去曾有過類似的經驗。」
「自己家鄉的好,只有離家的遊子才會知道。」
能幹的人一旦被取代會有什麼感受?
「我失去的是我的存在價值。」
「不記得」這句話救了自己。
足立麻子:「我永遠不會饒恕你們。在追捕時效期滿前,你們去找出凶手來!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要是這兩件都做不到、我會報復你們。我的財力、權利,都比你們父母多幾千倍,我一定要讓你們嘗到比英未理更悲慘的下場,因為只有身為英未理母親的我有這個權利。」
如果再讓機會溜走,就算時效到期,自己也永遠走不出陰影。
「被一個混帳大人毀掉未來的小孩,有我們四個就夠了。」
「就在我發狠將他踢落的剎那,我覺得終於補償了,我也完成了約定。但是我必須做的,並不是這件事。膽小鬼必須拿出勇氣坦白一切,才能真正地補償。」
會陷入命案的陰影裡不是那個男人害的,而是麻子女士。
「鄉下人會羨慕伸手搆得著的東西,但搆不著的東西就裝作沒看見。」
大熊和可愛的東西不搭調,所以偷偷在心裡喜歡就好,這樣就滿足了。
「哪有熊上醫院的?對啊,有動物醫院哦!」
「什麼樣的人就得過什麼樣的人生。這是懂事以來,最常聽我爺爺掛在嘴上的話。」
「絕不能認為人人都是平等的,因為從一出生,每個人的環境就不一樣。窮人不可以裝著有錢的樣子,笨蛋也不能裝得很有學問。窮人要在節儉中求幸福,笨蛋就要努力做笨蛋能做的事。若是奢求自己本分以外的東西,只會招來不幸。人在做天在看,會遭報應的。」爺爺平常只說到那裡,但三年級的某一天,他多說了幾句:「所以啊,晶子,長得不好看沒關係啦!別在意就好了。」
「我奢求本分以外的東西,所以遭到報應了。」
「都是我超過了熊的分際,妄想跟她成為好朋友,才害她被殺的。」
「是熊忘了爺爺的教誨,追求本分以外的東西,所以遭到報應。如果熊不要自傲地以為只有自己能給不幸的女人幸福,而跟一個門當戶對的健康對象結婚,一定能生出可愛的寶寶,大家也都會疼那個孩子。都是因為那個小女孩太可愛了,熊對她的到來沒有任何質疑,還引以為樂,才會沒有人注意到這麼嚴重的事。」
「貪心的眼光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從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常說我有這種眼光。姐姐和我都是單眼皮,但她只會說我。」
想要別人注意自己。
「有人被殺了,媽媽竟然還能陪著笑臉,說這些無關痛癢的話,淚水不斷湧了出來,覺得好丟臉、或是好悲哀…… 我想起你抱著英未理的屍體働哭的模樣。如果是姐姐,媽媽一定也會抱著她哭吧!但如果是我,就算被殺了,她也不會到現場來的。」
父母不重視自己的存在,但警察叔叔摸摸由佳的頭,謝謝她…
「那雙又大又溫暖的手,仿佛可以把我整個頭包住似的。當時的觸感,我到今天都忘不了。從那天開始,我就一直在尋找同樣的手。」
媽媽第一次關心由佳,還問她想吃什麼,晚上餐桌上擺的都是為了姐姐設想的菜。因為姐姐嫌吵,錄影帶也沒租。
「總之,她心裡只有姐姐。反正大家一定都想、怎麼被殺的不是我吧?」
情結。
「我因此開始常常偷竊了。不是為了好玩,也不是沒有錢用,只是希望有人注意到我。遇到殺人事件也沒來接我的爸媽,若是警察叫他們來,應該會來接我了吧!」
「我以為誰也沒注意到,但作夢也想不到,眼中一向只有姐姐的媽媽居然會知道我偷東西,而且她只看我的眼神就知道…… 究竟那是什麼樣的眼神呢?」
專屬於某人。
「我想要的東西永遠是姐姐占有的。姐姐並非故意搶走我的東西,媽媽在生我的時候,已經屬於姐姐;我認識姐夫時,他也屬於姐姐。就這麼簡單。」
「我竟然得到比殺人事件時更高級的待遇。孕婦真是偉大啊!」
「如果,你們犯了罪都是我的錯,我該怎麼補償你們?」
封閉的小鎮裡,還存在著另一個封閉的小圈圈。
對於和自己很不一樣的人(奇葩?)的興趣。
「從小到大都是別人為她服務,她從沒想過去取悅別人。男朋友送禮物給她是為了什麼?又得不到回報。後來她想通了,因為他們喜歡這麼做。秋惠開心地說謝謝她就感到萬分滿足。她想自己可能屬於付出型、而不是接受型…」
「但是,其實你們一點也不高興吧?秋惠也是一樣。」
習慣處於焦點。
「你們根本沒有接納英未理,對嗎?」
「因為你們並不悲傷,對嗎?」
「如果被殺的是這個鎮的孩子,肯定會把素行不良的人全揪出來通報吧!」
排外。
「沒有人!沒有人為英未理的死感到悲傷,沒有人了解我這個受害母親的痛苦。」
「你們是殺人凶手。如果不找出凶手,或是補償到我滿意為止,我會報復。」
或許自己很卑劣,但是如果不這麼說她們就會把英未理忘了。她以為就算自己說了那麼過分的話,等她離開小鎮的第二天她們就會把整個殺人事件忘到腦後。
「如果這句話能更早告訴你們就好了。」
可怕的罪惡連鎖。
「我明白她也以不同於恐懼的形式,被那件命案和我的話所禁錮了。」
「只是,逼她走到這個地步的,也許仍然是我。」
逃開。
「社會不會接納鄉下出身又沒背景的人。」
「或許我漸漸領悟了一件事,也或許心中萌生出一種預感:你們的連鎖最後終將輪到我。」
☆
湊佳苗的作品,目前看了三本和兩個改編(對,『Nのために』終於看完了,但還沒寫好)。
其他作品有些看了簡介、讀後感和觀後感。漸漸產生了興趣。沒有特別喜歡,但就是想去看,想去想情節和關聯。
故事核心很強,人物刻劃得好,雖然還是少了點什麼。要和我看最多的東野的作品比的話,結局就顯得太弱。不懂是想說什麼,少了救贖感,也沒有完結感。這樣的作品拿來改編就正好… 補上一些情節和解釋就變得合理了。
我現在是覺得那是寫作手法的缺點。只看過三本作品,而且都是相同寫作手法的作品,所以我也不好說。
就拿《為了N》來說,作為看了小說再看改編的人,確實覺得改編補了小說無法描寫的部分。(會在『Nのために』的總結寫到…)
感覺只看改編大概會有些不清楚的地方?下次或許可以試試看… 先看改編作再看小說。《境遇》或是《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的改編作品短一點,比較好?沒時間和耐心去慢慢看。
嗯,其實之前就做過了吧,《告白》沒看懂(但那是在開始看推理小說不久後)。現在也看了不少推理小說和推理劇了,雖然不是很廣泛。
慢慢來吧。
☆
什麼是補償…?
想要得到原諒,想要得到解脫。但事情只是施事(加害)和受事(被害)這麼簡單嗎?在一起事件中,加害人和被害人的家屬也會被牽連在裡面。從來都是加害和被害那麼簡單。
或許任何補償,都是自我滿足而已。
☆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