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心》夏目漱石


看的時候百感交集,但時間久了,就不知道自己究竟願意寫什麼。
所以寫一半就擱著了。

今年結束前,覺得必須把這篇寫出來。





原題是『こゝろ』。

「ゝ」是所謂的「踊り字(おどりじ)」。
最熟悉的是「々」,但原來那是漢字的疊字符號啊。
像是「日々」、「時々」之類的。
「ゝ」是平假名的疊字符號,片假名的疊字符號則是「ヽ」。

直到看到『こゝろ』,才知道假名也有疊字符號。
但現在好像只有漢字會用到疊字符號了?



原來古時候,漢語也有用重文號。
直到學習日語,我還不知道這樣的符號的存在。
寫簡譜的重文號倒是知道。

中文打字應該是打不出來的。
疊字符號是為了方便書寫,但如果在寫中文時,一堆漢字突然出現「々」會感覺很彆扭?
不過看《惡意》時,倒是深刻體會到同個字寫兩次好煩(笑)。



那是題外話。
(呃⋯ 那可是書名,書的標題,不能說是題外話。)


☆☆.。.:*・゚*:.。.☆☆.。.:*・゚*:.。.☆☆.。.:*・゚*:.。.☆☆.。.:*・゚*:.。.☆☆


每一章很短,大概兩頁至三頁。
覺得條理不是很清楚,想傳達的思想也沒有很明白。

一直有一種錯覺,作家應該在一部作品裡清楚地寫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當然,會成為作家的理由有很多種,成為作家的人也都是有著不同思想的人。
但是作家(把寫作當職業的人)都必須在作品裡傳達什麼,否則就沒什麼意義了吧。

可是作家也是人,也有無法完全及清楚地表達的內容。
不一定要做作家才能寫作。
寫作,是一種尋找答案的方法。

寫作,也是一種特別的能力。
很多人都會寫,但真正寫得清晰,能讓讀者感覺力量的,我不覺得有很多(可能只是我很挑)。
或許寫作是一種天賦和魅力。




這不是我原本想寫的全部。

對於所謂的「明治精神」還是很不了解。
或許到時候該嘗試讀日文版。
但是那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辦得到,我不知道。

找了三份期刊論著,但是不會在這裡寫到。
(其實我已經忘了裡頭寫了什麼)

語錄也不是我記下來的全部。

這篇是我的極限。


☆☆.。.:*・゚*:.。.☆☆.。.:*・゚*:.。.☆☆.。.:*・゚*:.。.☆☆.。.:*・゚*:.。.☆☆


『老師與我』
(27)當時的我覺得難以相像,不過我並不是為了研究老師的心理才接近他的,完全是順其自然。如今想來,當時我的態度在生活中是值得珍視的。之所以能夠與老師溫馨交往,完全是基於那個緣故,倘若我的好奇心太過,對老師的心拼命探究的話,想必維繫兩人間的同情線,就會毫不留情的被老師切斷吧!當時年輕的我,不自覺自己的態度,也許正因為如此,方顯得彌足珍貴;話說回來,萬一不慎誤闖,會有什麼結果報應在兩人的感情上呢?一想到這,就不寒而慄。儘管老師什麼也沒做,但我相信他一直恐懼被人冷眼剖析。
(28)「沒有什麼比年輕時代更寂寞的了,不然你為何常來我家?就算見到我。心裡還是覺得寂寞吧?因為我連幫你講那寂寞連根拔起的力量都沒有。不久的將來,你就會展開雙臂迎向外面,不再往我家跑了。」老師說著,寂寞的笑了。
(33)「如果我是她所認為的那一種人,就不會這麼痛苦了。」
(40)「正因為沒有東西才想追尋什麼呀!」
(40)「總之愛情是罪惡、污穢的,但也是神聖的。」
(43)「說到不信任,我並非對你特別不信任,而是不相信所有人。」
(44)「我連自己都不信任。無法信任自己,所以也無法信任別人。除了詛咒自己,別無他法。」
(頁數沒有記錄)「因為曾經跪在某個人膝前的記憶,會使你下次想把腳踩在那個人的頭上。為了不受到將來的侮辱,我寧願忍受現在的寂寞,也不願忍受比現在更寂寞的未來。我們生在充滿自由、獨立、利己的現在(明治38/39年),代價就是都必須品嘗這一種寂寞吧!」
(70)「老師為什麼不像從前那樣對書感興趣呢?」
「不為什麼…… 只是覺得讀再多書也不會變得多偉大,而且… 也不算是原因,只是以前哪,在人前出入或被人問到卻茫然無知的時候,就覺得羞恥而難為情,可是最近就算有什麼不曉得,也沒有那種羞恥的感覺,於是變得不太有精神勉強自己去看書了。唉!說直接一點,就是老了。」
(77)「鄉下人反而比都市人更惡劣。而且你說你的親戚中,似乎沒有值得注意的壞人吧?然而,你是認為世上有一種所謂壞人的人?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那種定型刻畫出來的壞人呀!平常大家都是善人,至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不過到了緊要關頭的時候,恐怕會突然變成壞人了。所以不能不小心。」
(頁數沒有記錄)「適才老師說過,到了緊要關頭的時候任何人都會變成壞人這句話,那是什麼意思呢?」
「也沒有很深的含意。——這是事實噢,不是什麼理論。」
「事實也無妨,我想請教的是,所謂的緊要關頭,是指什麼?究竟指的是什麼時候呢?」
「是錢,你知道嗎?見了錢,什麼樣的君子都變成小人呀!」
(83)「我受人欺凌,而且是被有血統關係的親戚欺凌,我絕對不會忘記,在我父親面前像是善人的他們,在我父親去世後立刻搖身變成不可原諒的不義之人。他們所給予的屈辱和傷害從孩提時期至今為止,我始終不曾忘卻,這樣一直背負到死吧!」


夏目漱石認為鄉下人很惡劣?
這點在《少爺》也有。
如果不是骨子裡的某一部份對人存有猜疑,我覺得寫不出這種東西來。





『雙親與我』 

因為沒有詳細地記下語錄,所以這章會寫得很少。
後來特地再看了一次『雙親與我』。
第二次看,已經有點無感了。

(113/114)父親的想法無法跳脫這個家鄉。當某某鄉親問起大學畢業一個月可以領多少薪水?或誇張的猜測應該有百圓左右的話題時,父親為了保住面子,只好拼命想著如何安置已畢業的我。我想到大都市求發展,但在父母眼中,這簡直和用腳朝天走路的異類沒兩樣。事實上我也常懷疑有這一種異想天開的想法。我想坦白說出自己的意見,不過在想法上很懸殊的父母面前,我選擇了沉默。

感覺得出因為認識了老師,「我」看父親的眼光和心情不一樣了。
至於為什麼,可能出於一種「歧視」吧。

接觸到什麼和迄今為止所認知的概念不同的概念後,會導致 disequlibrium。
如果一笑置之的話,問題就沒有那麼複雜。
如果開始去想,嘗試去消化那些概念就會陷入混亂。
我現在還是非常混亂。




『老師與遺書』
(164)「離鄉時,我已經變得厭世了。世人是不能信任的觀念,在當時像深入骨髓般牢不可拔。我仇視叔父叔母及其他親戚,彷彿他們就是世人的代表。嚴重到連搭乘火車也不時留心鄰座的舉止態度。偶爾對方同我攀談,只是更讓我戒備提防。我的心是陰鬱的,常像吞了鉛般痛苦不堪,因此也變得過於神經質。」
(頁數沒有記錄)在佛教教義下成長的他(K),似乎認為講究奢侈的衣食住行是不道德的。曾讀過古時高僧或聖徒傳記的他,有那種動輒就想分離精神與肉體的決心,也許有時認為鞭撻肉體才能增添靈魂光輝。
我儘量採取不忤逆他的方式。深信向著陽光的冰塊也有融化的一天。我想只要融化成溫水,就是他發現自己的時機。

K很固執,過度熱血的老師在我看來就很自以為是。
根深蒂固的猜疑也會影響往後與人交際…

(188)因為在夫人的照料下,我日漸快活。自覺到這一點,也希望能以相同的方式應用在K身上。 
我想他不瞭解忍受與忍耐的差別。這是特別為你補充的,請仔細聽。 
不管肉體或精神方面所有本身的能力,有的會因外來的刺激發達,有的卻因此被破壞了,無論如何都必需增強抵抗刺激的能力,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不曾深思,恐怕自己正往險惡的方向前進卻毫無警覺。
(198)有時候,我會因為K的態度剛毅高貴而感到放心;在為自己的猜忌心後悔不已的同時,又打從心底向K道歉。一面道歉一面又覺得自己像個下流卑鄙的人,突然間情緒就惡劣起來。不過頃刻之後,先前的疑心再度逆勢而上,強烈的衝擊過來。這一切都來自於懷疑,懷疑一切都對我不利。
(210)K沒來之前,克制著我的是那種厭惡遭人設計的固執,方能不動聲色;K來了之後,控制著我的卻是小姐可能喜歡上K的疑慮。
我是很講究高貴之愛的理論家,同時更是不切實際之愛的實踐家。
(223)「沒有進取心的人是傻瓜。」這是我們在房州旅行時K對我說過的話。我將他說過的話,用他當時的語氣再丟回去給他。但這不是報復,坦白說,我是抱持著比報復更殘忍的心思。我想用那句話阻斷K面前展開的愛情之路。 
K是生於真宗寺的男子。但打從中學時代起,他的態度就沒有近似本家宗旨之處。我不太清楚教義上的區別,知道自己缺乏議論的資格,我只認同男女關係上的這一點(淨土真宗可允許僧侶娶妻)。從以前K就喜歡「專心致意」這句話。我認為那句話裡含有禁慾的意味吧!後來實際詢問,才愕然發現那句話其實含有更嚴肅的意思。他的第一信條是可以為了秋道犧牲一切,自然包括禁慾在內,就連這一種無慾的愛情也會妨礙求道。 
「沒有進取心的人是傻瓜。」這句話對K無疑是痛苦的打擊。一如先前提過的,我並沒有打算用這句話毀掉他好不容易才建立的信念。只是誠心希望他一如以往地繼續累積下去。如果他真是如此,將來會得到還是升天,我都不在乎。我只想快點轉移K的注意力,因為恐懼他會與我發生利害衝突。總之,我的話單純出於私心。 
「傻瓜!」不久K答道,「我是傻瓜!」。

整章想說什麼,我不太明白。



(226)「覺悟?」「覺悟⋯ 世界上沒有不能覺悟的事。」
(「覚悟?」「覚悟、――覚悟ならない事もない」)
(227)當時還沒有出現「覺醒」或「新生活」之類的名詞。可是依然無法毅然拋開舊包袱,專心往新的方向前進。並非表示他欠缺現代人的思維,而是因為他擁有無法拋開的珍貴過去,甚至可以說他是為了那樣的緣故才活到現在。 
(229)我一心認定他所謂的覺悟就是將那個名詞解釋成他對小姐會有更進一步的行動。


(235)「病好了嗎?要不要看醫生?」 
剎那間,我很想在他面前叩頭道歉。⋯可是家裡有旁人在,我下意識地克制了這一股衝動,於是,悲劇永遠都無法挽回了。
幾天後,K從夫人那裡得知老師向夫人提親的事。K似乎以最鎮定的方式迎接最後的打擊。 
K:「是嗎?」 
夫人:「你也會為他高興的。」 
K面帶微笑地說:「恭喜。」說完便離開座位,之後又回望夫人問道:「何時結婚?我想送些賀禮,可惜沒錢,無法相贈。 
站在夫人面前的老師聽到那句話時,覺得胸口鬱悶,痛苦不已。
(228)「策略上雖勝一籌,為人方面卻輸給他。」

老師決定隔天再道歉的那一晚,K自殺了。


(頁數沒有記錄)K的信(遺書)的內容很簡單,也可以說很抽象。他寫說自己因為意志薄弱,終究前途無望,只好選擇自殺。K寫了一些對於受到的照顧的感謝之詞,但沒有提到小姐。老師看到最後才明白K是故意迴避的。
(頁數沒有記錄)可是令我感到最沉痛的是最後那句:「本早該死,為何苟活至今?」
(しかし私のもっとも痛切に感じたのは、最後に墨(すみ)の余りで書き添えたらしく見える、もっと早く死ぬべきだのになぜ今まで生きていたのだろうという意味の文句でした。 )

K的父親和大哥聽了老師的意見,把K葬在雜司谷。


(247/248)每當和吾妻面對面時,就會突然感到K的威脅。也就是說K夾在我們之間,無論走到哪裡,K都藉著妻子與我緊緊相隨。 
經過一年,我依然無法忘懷K,內心時常忐忑不安。為了驅逐這份不安,我忘情地沉溺在書中世界。我以為激烈地奮進姿態開始用功,期待苦讀的成果有朝一日能顯揚於世。 
可是勉強自己定下目標,勉強自己去期待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是一種欺騙的行為,我感覺不舒服。怎麼樣都無法把心靈寄情於書牘之中,於是我開始抱著胳膊,袖手旁觀世間的一切。 
當時被叔父欺瞞的我,確實深切體認到人是不可信任的,但也因體認到人的壞,才覺得自己的可靠。無論世間如何險惡,我總是堅信自己是高尚的人。那樣的堅信卻因為K而被破壞殆盡,當我意識到自己與叔父是同樣的人時,我剎那感到蹣跚無力。 
嫌惡世人的我,也開始嫌惡自己,變得無法工作。



(253)我的心決定以求死的精神活下去,時時因為外界的刺激而高亢昂奮。 
當我有心做大事的時候,一股恐怖的力量就會從暗地裡鑽出,緊緊地揪著我的心,使我動彈不得。我聽見那股力量打壓我似的說:你是個沒有資格做大事的男人!聽見這句話的我,立刻變得沮喪無力。 
不久后又想要重新站起的時候,又會遭到抑制。我咬牙切齒的大聲叱責,為何阻擾我?但那股不可思議的力量冷冷的笑著,它說你自己最清楚。我整個人萎靡不振。 
請你記得,雖然我持續過著沒有波瀾也毫無曲折的單調生活,我的內心卻時常上演這一種兩相交戰的痛苦。


(頁數沒有記錄)請你記得。我是這樣活著的。

(頁數沒有記錄)盛夏之際,明治天皇駕崩了。當時我有一種感覺,明治精神是始於天皇終於天皇的。
深受明治精神影響的我們,有往後再苟活人世終究過時了的感觸,同時激烈地衝擊著吾心。我直率地告訴吾妻那樣的感受。吾妻笑著不與我爭辯,卻又突然開玩笑地調侃我說,那你殉死好了! 
(頁數沒有記錄)乃木先生在這三十五年間苟活地等待死亡的機會。對他而言,究竟是活著的三十五年比較痛苦?還是刀刃刺進腹部的瞬間比較痛苦?我想兩者都苦吧!
(頁數沒有記錄)再過了兩、三天,我終於決定自殺了。就像我不甚明白乃木大將殉死的理由,或許你無法清楚理解我自殺的原因也說不定,如果真是如此,也只能歸咎於時代的改變造成人們思想的差異,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或者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個性原本就不同。我盡己所能運用目前為止的闡述,設法讓你了解我這個難以理解的人。

(頁數沒有記錄) 
我留下妻子走了。幸好即使我不在了,吾妻也毋須擔憂生計。我不願讓吾妻目睹殘酷驚駭的畫面,打算死時不讓吾妻看到血光淋漓的我。想在吾妻不知道的時候悄悄離開人世。希望吾妻認為我是猝死。即便是讓她以為我發瘋了,也無所謂。 
我一心求死的念頭已超過了十天了。請你謹記,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寫給你的這封長篇自敘上。
當初是想見到你再當面敘說,不過下筆後,才發現這樣筆述反而更能清楚地勾勒出自己,而感到歡喜。我並不是趁著醉興隨意繕寫。以為這是造就我的過去,僅為我所明瞭得知的經驗,當然我會努力將那些事情毫不掩飾地寫下,並且站在理解人類的立場上,對你或對其他人而言,我想都不算枉然了。 
我的苟延殘喘不僅是為了實現對你的承諾,一半也是出自對自己的要求。 
現在我已經實現這個願望,毫無羈絆了。當這封信送到你手中之時,我大概已經不在人世。早就死了吧! 
我打算將我過去這段施肥善惡留給人們警惕。不過,請你務必要答應我——唯獨吾妻例外。我不願意讓吾妻知道所有的事。就讓吾妻對我的記憶永保潔白無瑕吧,這是我唯一所願。 
我死後,只要吾妻還在人世,都請你務必要將這個只向你透露的秘密,深深埋藏在內心。


☆☆.。.:*・゚*:.。.☆☆.。.:*・゚*:.。.☆☆.。.:*・゚*:.。.☆☆.。.:*・゚*:.。.☆☆


明治10年 –> 明治45年
1912年

為了「明治精神」殉死?
「明治精神」是什麼?

其實最初是抱著關於「明治」的什麼而去讀的。
但是看完後,我還是不清楚什麼是「明治精神」。

明治皇帝駕崩。
乃木大將自殺。
明治時代結束。
這段是為了什麼而寫?

說到底,就是我在根本不知道歷史、文化背景等的前提下,一直在看日本的翻譯文學、電影日劇、動漫還有學習日語。
心知瞭解一件事/一個人要從背景瞭解起…
但是我還是看不到聯繫。

為什麼這麼 isolated?
看不到的東西,還是看不到。
掙扎尋找自己的人,能分多少精力去看 the big picture?
或許那是因為我是 isolated 的。

所以這學期上了日本文學課。
可惜沒有機會說到明治時代後的文學。
但是關於文化、關於文化的借鑑,有了新的角度。
那就是用在一個特定環境(文化)衍生出來的定義去看在另一特定環境(另一個文化)衍生出來的東西,必定會有不符合的地方。
Definitions don’t fit nicely.
很多時候,變成了有權勢的一方把他們的定義強加給需要「文明化」的那一方。
這麼做,會衍生出很多問題……



其實我覺得老師不是在「殉死」,而是因為乃木大將的死讓他下定決心自殺。
老師真的是為了「明治精神」而死嗎?
是翻譯的關係還是什麼,為什麼我覺得不是那樣的?

突破牢籠… 對當事人來說最輕鬆的方式除了自殺,大概別無他法。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了。
自殺能解決什麼呢?
死了就不會痛苦嗎?
我不知道。
想死的心情,沒想過的人明白嗎?
其實選擇死,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反而是讓留下來的人承擔。
很自私。
但是痛不欲生該怎麼辦才好?
有些事情就是無法啟齒,只能一直折磨自己。

 一直贖罪,因為最嚴厲的譴責是自責。

老師心繫妻子,沒有帶她一起走得勇氣。
所謂「殉死」好像只是老師找到了死的「藉口」一樣。
一直「苟且」(不正當、只顧眼前)活著。
已經覺得自己不該活著了,等待的只是打消念頭活著,決定自殺的「時機」。
只是我的感受。

所以,「明治精神」到底是什麼?




「富国強兵・文明開化」
(ふこくきょうへい・ぶんめいかいか)

在明治時代的背景,文明指的是向西方國家看齊。

封建 —> 開放
江戶時代的封建到明治時代的開放。

何為時代的終結?
為何明治天皇駕崩就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
為什麼偉人的終結會被比喻成時代的終結?

是回顧過去,還是期待新的開始?
要前進,或許必須適度地往後看。
領袖的思想和立場,我無法理解。

說起來,時代(Era)是什麼?
夏目漱石真的是要寫明治時代的終結嗎?

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結局。(感覺像是在看別人的日記?)
就明白著地說,將這個公諸於世是為了什麼什麼。
這麼想,東野的《變身》也是差不多一樣,日記嘛。
這書寫方式就是有那麼一點彆扭的地方。





自我主義?
Individualism.


☆☆.。.:*・゚*:.。.☆☆.。.:*・゚*:.。.☆☆.。.:*・゚*:.。.☆☆.。.:*・゚*:.。.☆☆


青澀文學動漫

還看了2009年「青い文学シリーズ」改編的《心》的動漫版。
改編的是老師與遺書的那一章。
老師由堺雅人配音,旁白也由堺雅人擔任。

動漫版是編劇和製作組的詮釋。
讀者完全有自由做自己的詮釋。
《心》也是一部被學者研究的作品。



第一話(雜亂的感想)

K還真「不修篇幅」,和「印象」不太一樣。
其實小說刻劃沒有很深刻,只是描寫性格。
所以說什麼印象,大概就是陰森吧?
沒想到動漫詮釋的K是如此粗獷。

老師想要分享人情,從冰冷的水解救K…(根本就是自以為是)

K:「精神上沒有上進心的人就是蠢材。」
(要瞭解所謂的宗教修行吧… 所以我有點不明白)

讀小說時,開始沒有感到老師的妒忌心,後來才漸漸感受到。
動漫版很清楚地表現出那種妒忌心,而且K也承認喜歡小姐。

戀愛・恩義
什麼都沒有,只有「覺悟」…

K提親,但夫人沒有答應(因為K是沒出息的人?)。
夫人和老師說如果是他,她願意把女兒交給他。

夫人是在利用K嗎?
還找他一起喝酒…
覺得動漫美化了老師。

K的遺書:「今年的夏天真美。」

然後老師和小姐結婚了。

「即使在與小姐互結連理,最幸福的那一瞬間也輸了。我的身體散發著血腥味。我一輩子都擺脫不了K的束縛。」




第二話(雜亂的感想)

旁白:第一話將與小姐的戀情與K的友情、背叛和自殺從「老師」的視角進行了描述。第二話將從原作中沒有的K的視角出發。描述同一個故事。在K眼中,兩人到底是怎樣的形象?而K又為何選擇了自殺這個手段?正因名作,更顯青澀。

K的角度…


☆☆.。.:*・゚*:.。.☆☆.。.:*・゚*:.。.☆☆.。.:*・゚*:.。.☆☆.。.:*・゚*:.。.☆☆


真正的孤獨…?
It‘s not physical isolation, but isolation of the heart.
經歷的隔閡、思想的隔閡、文化的隔閡、語言的隔閡。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在於理解彼此上,或許吧。

《心》讓我覺得沉重的原因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我自身的經歷。
不斷地在流失什麼。
拼命想填補,但好像只是用虛無的東西在填。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