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同級生》東野圭吾


2016年1月19日(火) ~ 2016年1月23日(土)






東野自己寫說《同級生》以寫實而不是詭計為目標,他甚至還把這部作品看作自己的轉捩點。

校園 x 本格推理(詭計) x 棒球 x 學生要求改革 x 社會問題 x 師生 x 執著

以校園為主的東野的推理小說——第二部。



有一種不流暢的感覺。
不是劇情上跳來跳去。
嗯,怎麼說呢…
也不懂怎麼說。

應該是因為一直很在意序章說的:
「春美的不幸並非偶然的產物。她是那些貪婪的人醜惡競爭下的犧牲品,當我得知這個真相時下定了決心,絕對不原諒他們,有朝一日,我要向他們復仇,讓他們跪在春美面前——」
最後是有交代,但是整個感覺扣不好。
是看得到因果關係。
還是因為因果關係太清楚,反而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216)我們這些學生對老師一無所知,老師可以侵犯學生的隱私,幾乎到了無視人權的地步,但學生完全不瞭解老師。學校就是這種地方。

當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戀扭曲後,會導向什麼局面呢…
東野筆下的老師感覺很悲哀……



還有,學校的名字又是「修文」?(有時是「修文館」…)
在東野的作品裡,出現好多次了。
嗯,不過好過什麼A高中吧。

比起「同學」,整個比較接近「同學年的同學」。

嘛,最後一句「同學」有什麼意義呢?



東野第一次寫後記…
東野說寫這本寫得很辛苦,為什麼呢?
是因為為了寫實,身為中年人的自己很難描繪高中生活?


東野的高中生活和寫作時代的高中生活必定有落差。

從《同級生》就能感受到東野在自己的隨筆和一些作品的解說裡寫的,對於「大人」的那種不滿。
東野真的有點彆扭。





幾個「事件」疊在一起,除了遺書的部分,感覺沒什麼「衝擊」。

遲遲都沒買下這本,最後在圖書館借到了。
遺憾的說,《同級生》是我不會再看第二次的類型。

雖然是書迷/粉絲…
但就是有種吞不下的感覺。




新書陸陸續續都出版了。
連《當年,我們就是一群蠢蛋!》都出了,覺得東野還沒出中譯本的舊作這一兩年內就會出完。
翻譯出版界的速度真的好驚人。
快要無法說「這本沒有中譯本真可惜」了。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