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電影《湖邊凶殺案》(2005)


CAST
並木俊介 —— 役所広司
並木美菜子 —— 薬師丸ひろ子
藤間智晴 —— 柄本明
関谷孝史 —— 鶴見辰吾
関谷靖子 —— 杉田かおる
藤間一枝 —— 黒田福美
高階英里子 —— 眞野裕子
津久見勝 —— 豊川悦司
並木舞華 —— 牧野有紗
藤間直人 —— 村田将平
関谷拓也 —— 馬場誠
モデル —— AI
ポーター —— 井上肇
クライアント —— 鈴木英介
スタジオ助手 —— 山地健仁
喫茶店の客 —— 外間隆史





這改編給我一種怪怪的感覺。
去掉了父母墮落的部分,並木俊介的立場也變得怪怪的。
有些對話很莫名其妙,也不懂是不是翻譯的關係,應該不是吧。
就整部電影有點怪怪的,嗯。

那別墅新的不自然…
原作裡四個家庭縮至三個家庭,還加入了家長面試的練習。

章太的角色換成了女兒,是因為父女關係比父子關係多了一層什麼東西嗎(是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並木對光覺得特別刺眼,我以為有什麼伏筆,但就只是不斷出現卻沒有下文的情節。
最初孩子踩死蝴蝶的動作是在表示他們的殘忍?

啊,小六生原來是那麼大的孩子。
小說裡那感覺不是很強烈。

美菜子一直看到什麼(重疊的影像),是想表現什麼?

英里子拍到的照片很快就登場了。
屍體的地點換成了客廳。
衝突、吵架的戲好多…
讀時候不會覺得悶,一旦換成劇,就變得很沉悶。

啊啊,燒手指和砸臉,之後的《嫌疑人X的獻身》也一樣。
藤間很冷靜,還打開確認屍體面部破壞的程度。
棄屍的過程也占了很多時間。

並木拿照片出來和妻子「攤牌」。
並木當孩子的面把津久見老師叫出去,問他是不是知道英里子已經死了。
並木的推理:殺死英里子的是老師。因為有照片威脅。美菜子頂罪就是為了騙他吧?因為美菜子有殺死丈夫的情婦的動機,這樣才能說服他和大家站在同一陣線吧?
並木大喊,同時孩子們出來了,叫並木進去吃飯。

津久見說他是補習老師,不是教育者?



孩子們跟著老師走向租來的別墅。

津久見老師突然停下,對學生說:「我是為了你們能夠順利在修文館學習而那樣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我比誰都了解你們,你們心理比什麼人都愛父母,因此你們心理擔負著難以承受的責任。我跟你們是一樣的,所以我要替你們承擔。你們什麼都不用擔心,我會為了你們而活著的。加油吧。」


(老師那是什麼告白?為什麼要說到孩子那麼可憐?)



並木突破了盲點,如果凶手是孩子的話,老師和家長們才會不顧一切地包庇。
藤間承認說在英里子的屍體被發現的附近(在室外),有運動鞋的鞋印。
孩子才是凶手,但是三人鞋子都穿一樣的,所以無法從鞋印知道凶手是三個孩子中的哪一個,或者是三人一起殺的。

電影裡孩子們很團結。
有一幕,並木的女兒甚至還幫藤間的兒子系鞋帶。


那小孩的動機是什麼?
孩子們恐怕聽到了並木和老師對話,覺得這女人是個威脅。



津久見:「如果你的孩子殺了人,你會將他送到警察局嗎?還是要將事情隱瞞?」

(那帶人走後門的補習老師反而在質問父母?)





大家能忘掉湖邊發生的事嗎?
掙扎著瞭解與相信孩子的父母選擇了包庇孩子。
為了孩子能幸福地活下去。
(那不是保護吧,只是不肯正視孩子。)

藤間對並木說,如果犯人是妻子的話,也許他就能成為真正的父親……



最後的畫面太詭異了吧?
那打火機是要呼應原作裡,靈魂離不開湖畔的意思嗎?





這部本來就不太適合改編成電影吧?
因為事件少,過程長。

電影聚集很多戲骨,但大部分的劇情就是夫妻吵架、還有家長間的衝突,感覺很浪費。
連棄屍的部分也花了相當長的篇幅去呈現。



扭曲的家庭。
描寫夫妻冷淡的關係,夫妻會為了什麼而維持夫妻關係?

小孩子的角度沒了。
而且沒有交代地就不再出現了。
焦點都在「父母」。

孩子對於「考試、升學」和「父母」的想法模糊掉了。
那是原作裡很重要的一點啊。

唔……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