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名偵探的枷鎖》東野圭吾



為什麼和《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擺在一起呢…

為了寫《名偵探的枷鎖》的讀後感,必需翻好幾本小說(或記錄/記憶)和資料。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就是其中一本,而且非常有參考價值。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是東野的隨筆(散文),寫的都是他自己和作品的事。
如果第一本就去看東野的《大概是最後的招呼》,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什麼大叔的自傳,看沒幾頁就放棄了。
(也或許你會覺得很有趣,從此成為東野的讀者。)

書里,東野圭吾寫說他寫散文必需較勁腦汁,寫得滿頭大汗,甚至質疑「真的有人要看這種東西嗎?」。
東野的原則是,想表達什麼就透過小說來傾訴,因為那才是他最拿手的
他是想說與其寫不拿手的散文,不如去寫小說。

《大概是最後的招呼》之前稍微看過,只是選擇性的看
後來買下了,因為覺得這算是東野讀者必備的手冊吧(笑)。
關於作家和作品,由作家來敘說再好不過。
而且打著「最後」,就是說以後都不出散文集了。(可是又搭上「たぶん (大概)」?)
哎呀,總之《大概是最後的招呼》絕對有收藏價值,即使有些部分可能不太有趣(笑)。
(即使是日誌或部落格,也有不太有趣的文章嘛,哈哈。)




作品自我解說(部分)
(收錄於《大概是最後的招呼》)


《放學後》
亂步獎得獎作品。前一年作品曾入圍,這次很想得獎。當時的妻子爲女子高中約聘老師,故取材很輕鬆。作品里出現兩種密室詭計,但構思起來並不怎麼吃力。青春畢竟無敵。

《畢業 —— 雪月花殺人遊戲》
若《放學後》沒得亂部獎,原本打算以這部作品繼續投稿。不過,有人認為詭計太複雜,可能沒希望。的確,現下重讀,連自己都頭昏了。加賀恭一郎在這部作品登場,但沒想過讓他成為系列人物。

《白馬山莊殺人事件》
這時新本格派作家們還沒出現,我想寫的是古典的推理小說。在河童novels系列出版是我的夢想。書名原本是《鵝媽媽旅舍命案》,卻被主編打了回票。原本和白馬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沉睡的森林》
下定決心挑戰不擅長的領域,於是選擇完全不了解的芭蕾題材。一年內看了不下二十次的芭蕾舞表演,看出更寬廣的休閒生活。不過執筆時,很難安排照顧過我的芭蕾舞團團員去做壞事,因而寫得相當吃力。搬出《畢業》里的加賀,是小小的惡作劇。

《宿命》
這是為了敲定之後推出的《變身》故事內容,對腦做了一番研究。在大量閱讀腦部相關文獻時,發現一份十分有趣的資料,便成為本書的核心。只不過,支撐作品人氣的,卻是「永遠的勁敵」這經典的關鍵字。

《變身》
搭公車時,靈感突然湧現,竟在下車 前的十幾分鐘內就想好劇情。大概是這樣,即使必須查證的地方不少,也沒留下什麼大費周章的印象。用弗隆(Jean Michel Folon)的畫當封面是我的夢想,很高興能美夢成真(此指日文版)。

《分身》
自信滿滿的《變身》完全沒獲得好評,為一雪前恥,先定下本書書名,再延伸出內容。作品推出時,那些對生命科學一無所知的人批評「反正還不是癡人說夢」,實在令人生氣。但出版不久,某國便實驗成功,如今全世界都認為那是可能實現的技術。不明白我所言為何的讀者,請買書來看。

《惡意》
從某個時期起,推理小說界開始重視動機,於是作家們紛紛絞盡腦汁,試圖想出令人意外的動機。這種情形至今仍無太大變化。但是,只要有動機就會殺人嗎?

《名偵探的枷鎖》
這是爲講談社文庫二十五週年企劃創作的作品。由於年初推出的《名偵探的守則》獲得好評,便打算寫一部長篇。原要和《名偵探的守則》一樣走搞笑諷刺路線,無奈沒有好點子,想著想著,心境產生變化。似乎不少人看過本書之後,懷疑「東野已經遠離本格了嗎」,沒有這回事,只不過漸漸寫不出來倒是事實。計劃會寫第三部《名偵探的使命》,目前時程未定。

《偵探伽利略》
我一直想發揮自己的理科知識寫小說,而付諸實行的成果便是這部作品。書中的科學知識都是現有的,不過一般人多半會感到陌生吧。理論上是可能的,但是否可行並未經過驗證。這是當然的,要驗證就得殺人了。對文科的人來說,裡面大概有很多地方不知所云,就算是理科的人,或許也不太了解非專業的領域。即使如此,我想應該還是能從故事中獲得樂趣。

《白夜行》
我想藉著描寫某個人物的成長過程,讓其自然形成一部犯罪小說。並且,只從主角身邊的人敘寫,主角的內心交由讀者自行想像。採用的結構是,登場人物不曉得發生什麼事,唯有讀者知道真相。小說在《小說SUBARU》連載不太正確,這部作品其實是以短篇串連的方式發表的。第一回刊登的是書中的第二章。當時必須先決定還沒動筆的第一章內容,而前提是要讓之後的所有創作聯繫起來成為一部長篇。仔細想想,真是件大工程。姑且不論成品如何,我對本作感情很深。還有,全文完全沒出現「心靈創傷」一詞。我認為這部作品不能輕易一語帶過,武斷的評論之多實在令人無言。

《信》
當初是個非常理所當然的發想:家里要是出了罪犯可傷腦筋。由於是在報紙的週日版連載,最好避免殘酷的場景和複雜的推理佈局,所以,我決定徹底描繪孤零零的弟弟,收到服刑中的哥哥寄來的信會有何想法,進而選擇如何生存。成果雖然不是推理小說,但或許這樣比較好。我試圖破壞表面上的善意、形式上的道德之類的東西。不能因為別人家里有罪犯就加以歧視——這種事既不可能,也不符合現實。要是女兒的男友是罪犯的弟弟,我想必會反對他們結婚。

《嫌疑犯X的獻身》
本作獲得許多勳章,似乎亦成為本格之爭的題材,但現下我把這也當做是一種勳章。就我個人來說,是不是本格推理小說,要由讀者自行決定。不少人認為,我是為了讓詭計成立而創造人物,實際上剛好相反。我是決定主角的性格特質後,才思索適合的詭計,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有靈感。


(東野圭吾自撰的解說收錄至《使命與心的極限》)

(關於新本格推理,可以參考島田莊司提出的「新本格七則」。)




上一次做這麼大規模的搜索和翻讀是什麼時候啊…
看《我殺了他》時也只是翻小說和其他讀者的解謎。
好像是年頭寫櫻井的生日文吧…
這個人備考都沒有這麼用功。


嗯 ,為什麼把解說打出來呢…
因為那些是寶貴的參考資料。
等下會用到。


然後經過這次的搜查(?),我發現了一件大事(其實只是我後知後覺啦)…
原來2013年的《祈りの幕が下りる時》(祈禱的幕垂下時〈暫譯〉)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
年頭看新參者SP時還傻傻以為只到《麒麟之翼》啊…
這本很快就會出中譯本了吧!
期待期待~~


《名偵探的枷鎖》中譯本蠻新的,今年1月出初版。
啊,《學生街殺人》最近出中文譯本了。這本我實際上在書店看到了,和貴志祐介的《深紅色的迷宮》擺在一起。
(其實我一直在等《プラチナデータ》的中譯本… 到底什麼時候要出啊…)




覺得要看《大概是最後的招呼》就得對東野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否則也看不懂。
《名偵探的枷鎖》也是吧。但單純以故事來說,撇出第四章尾部和終章,還是能理解的。但重點是在後面吧,獨步文化版233頁後。


為什麼說看《名偵探的枷鎖》要對東野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呢…
因為書里的作者是東野的縮影,甚至可以說那就是他(但不完全是啦,因為有點戲劇性)。

獨步文化出版的小說後面附有寵物先生的解說,題為「不是訣別,是惜別」。
只要看過看過解說里提到的大部份作品就能有所感觸吧。



如果把自己看過東野的作品都照年表排的話就是這樣…
(解說里重點提到的作品以粗體標示)

放學后 (1985)
白馬山莊殺人事件 (1986)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1986)
十一字殺人
以眨眼乾杯
沉睡的森林
布魯特斯的心臟
偵探俱樂部
宿命(1990)
變身(1991)
迴廊亭殺人事件
天使之耳
美麗的凶器
分身
平行世界・爱情故事
名偵探的守則(1996)
誰殺了她
毒笑小說
惡意
名偵探的枷鎖(1996)
偵探伽利略(1998)
秘密(1998)
我殺了他(1999)
白夜行
預知夢
單戀
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2001)
湖邊兇殺案
時生
綁架遊戲
幻夜
徬徨之刃
嫌疑犯X的獻身(2005)
紅色手指
使命與心的極限 
黎明破曉的街道
瀕死之眼
流星之絆
伽利略的苦惱
聖女的救贖
異變13秒
新參者
真夏方程式
麒麟之翼
假面飯店

(這只是日文版單行本出版的年份,實際創作的年份比較難追溯。)



寵物先生提到《宿命》可以看作是「後期東野」的創作原點。東野在《宿命》相關的訪談中也提到:「發生殺人事件,出現詭計,凶手是意想不到的人…… 只存在如此意外性的作品已變得有所不足。即使被說『不是推理小說』也好,我想避免寫成那樣的作品。」



這麼一看,早期的確都是本格推理。
有密室、詭計、以解謎為主,然後還有意外的凶手。
我記得很清楚,《放學後》和《畢業 — 雪月花殺人遊戲》還有圖表。(不懂為什麼,圖表很有本格推理的味道…)
好像還有一本是有人物介紹的。(應該是《名偵探的守則》)
典型的本格推理元素。



之後就開始融入科學、科幻元素。
《信》和《時生》算推理小說嗎?

東野都說《信》不是推理小說了。回想,真的比較像社會派的作品。

《時生》呢… 自己很喜歡,雖然推理成分我也說不上有什麼… 只有拓實的身世和千鶴為什麼消失比較像謎團吧。但若不去歸類《時生》,單純作為小說閱讀還是能得到樂趣和感動的。

《宿命》和《分身》及《變身》被稱作「東野圭吾醫學三部曲」。明明是推理小說作家卻寫關於醫學的知識?其實也沒有人規定推理小說只能寫密室和詭計啊… 加入其他元素才更精彩嘛。

然後還有「東野圭吾私小說三部曲」,分別爲《分身》、《變身》和《平行世界・愛情故事》。「私小說」取材於自身經歷,屬寫實,讀作 “shishōsetsu” 或者 “watakushi shōsetsu”。(「私 (watashi)」在日語爲「我」的意思)


(在這里,我又有一個發現!!是關於《變身》的!!這個會先另外更新再把鏈接加上!http://arashi-dorama-higashino-kioku.blogspot.sg/2014/03/wowow-7.html



所以呢,東野小說舞台不再只是封閉的空間,也不一定要有名偵探。
漸漸偏向社會派。
但是不管是本格/社會/推理/不推理,東野圭吾的「最後一行的意外」還是很有本格的味道。
這也算是東野的特色吧!


就像《名偵探的枷鎖》里收錄的寵物先生撰寫的解說,《嫌疑人X的獻身》將本格詭計與愛情的中心議題高度結合。
《嫌疑人X的獻身》還獲得直木獎和另外幾個小說獎項,堪稱東野最高之作。

誰說本格派和社會派一定是對立的?《嫌疑人X的獻身》就巧妙的融合了本格派和社會派的元素。
當年得獎時有很多爭議,不過東野在《嫌疑人X的獻身》的作品解說寫到「是不是本格推理小說,要由讀者自行決定。」(對對!!)
還有忘了是在哪里看過,東野說他寫的是娛樂小說。




終於要開始說《名偵探的枷鎖》本篇了!!


名偵探、盜挖事件、身分不明的木乃伊、殺人事件、密室、消失的凶手、詛咒、讓人意外的結局。

實實在在的本格推理。


故事發生在沒有歷史,沒有過去,失去記憶的小鎮。
作家為了寫作去了一趟圖書館,卻進入另一個沒有本格推理的世界,成了「名偵探天下一」。



重點是在後面,233頁「本來是本格推理小說的世界」後。


先把作品解說抽出來…

《名偵探的枷鎖》
這是爲講談社文庫二十五週年企劃創作的作品。由於年初推出的《名偵探的守則》獲得好評,便打算寫一部長篇。原要和《名偵探的守則》一樣走搞笑諷刺路線,無奈沒有好點子,想著想著,心境產生變化。似乎不少人看過本書之後,懷疑「東野已經遠離本格了嗎」,沒有這回事,只不過漸漸寫不出來倒是事實。計劃會寫第三部《名偵探的使命》,目前時程未定。





還記得《名偵探的守則》的ending嗎?
我不記得了 XD(即使看了兩次…)
去找了一下,是大河原警部(書里的「我」)被捕,這個我有印象。

反倒是天下一怎麼了完全不記得了。
真的是自殺的嗎?(應該說被作者殺掉)
然後天下一的結局是什麼呢…
請看。


『『
  就在那個時候,我在心胸附近產生了異樣的感覺。不、正確地說是在上衣的口袋附近。
  我把手伸進去,手觸摸到了冰冷堅硬的東西。我握着,并把它從口袋中拿出來。右手拿着的,是一枝漆黑發亮的手槍。
  為甚么我會持有這個東西?我曾使用它干了些甚么?
  我一邊在自我發問,手卻一邊在動着。我把槍口對准了太陽穴,手指則扣在扳機上。
  這個時候,我應該拉動扳機嗎?
  若是這樣的話,故事便可以結束了嗎?
  若是這樣的話,本格推理便可以得救了嗎?
  應該怎么辦?
  應該怎么辦?
』』



《名偵探的枷鎖》的第三章里的本格推理小說被形容為「故事的主角是謎團本身,登場人物只是構成謎團的因子。透過華麗鋪陳謎團的建構與解謎,帶給讀者感動與浪漫… 享受謎團本身的作品」。(第170、171頁)

《名偵探的枷鎖》有提到7種密室,可以參考第90至92頁(懶得打出來)。

第243頁寫的「以交通警察為主題的推理小說」是在說收錄於《天使之耳》的作品吧…(笑)

紫色的勿忘草(Forget-me-not)…
所以封面才是紫色的?(這沒有關係吧?!)
日本原版小說的封面是夢幻的紫色和奇怪的建築。(只要在搜索引擎打入名探偵の呪縛」就找得到了)

勿忘草的花語是「勿忘我」。
不要忘記…


「這個世界無法滿足我,我發現還有許多想做、非做不可的事。我知道為了追尋那些非得離開這里不可。」(234頁)

「明明是靠著密室出道的。」(234頁)

「這個世界不適合我了。被隔離的空間、人工的設定、身為棋子的登場人物,這些已經不合我的作風。」(235頁)

「我想把這里當成一個我可以隨時回來、只屬於自己的遊樂場。」(236頁)

「我不想像那樣非黑即白。我並不憎恨這個世界,我想要隨時想起它、懷念它。」(236頁)

「希望有朝一日,我還可以寫下那個世界的小說。」(244頁)

「那個世界」指的是腦海里的本格推理世界。
而那具木乃伊,就是被作者殺死的名偵探天下一。


「現在的我對偵探小說或本格解謎作品沒有興趣。在當今的年代,會讀那種作品的也只剩日本而已,講求寫實的國外推理小說界幾乎都對它們不屑一顧。」(15頁)

「現實性、現代感、社會性,我想以這三大支柱爲重,否則無法在今後的推理小說界存活下去。詭計和凶手是誰根本不重要。」(243頁)

這麼一看不是只是東野改變,而是整個推理小說界開始改變了吧。
因為讀者變了,追求的東西也不同了。
作家自然也得追求不一樣的東西。



自己也有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在做,現在已經不做的事了。也談不上是很喜歡,就是不知不覺地做了。
尤其是學樂器這回事。
現在已經沒有勇氣去碰了。應該說打從一開始音感和對音符的記憶就不怎麼好。五線譜實在看不懂,怎麼看都是 tau gay。(反正學的不是西洋樂,不和五線譜打交道實在無所謂…)
也就是說,從今以後大概再也不會去學樂器了。學習樂器的時代對我來說已經過去了,再也找不回來了。只能留存在記憶中。
自己一路走來的痕跡都清楚地烙印著,作為自己的「過去」和活過的證明。沒有過去真的有點可怕…(嗯?這和概念很熟悉?)
然而記憶很多時候會被美化(當然也有惡化的例子…)。總之有美好記憶可以回憶是件很幸福的事。



但東野並沒有離開本格推理,只是去探索其他自己想些的東西。就像《名偵探的枷鎖》里的作者所說的希望有朝一日,我還可以寫下那個世界的小說。
(這或許也可以說成凡事都留一線吧…)




後話…

這不是在研究推理小說,我對推理小說的認識不夠廣泛。
只是作為東野兩年多的讀者,一個小小的整理和回顧。

如果有機會訪問東野的話,真的很想問他對他看過的改編作都有什麼感想呢!我只知道 TBS 2008年的連續劇《流星之絆》第一集東野看得很過癮 XD
(雖然不知道他有沒有看過大部份改編作就是了… 他大概沒空看吧。)

距離東野說要出續集已經過了十年以上,近二十年了。
《名偵探的使命》是否會面世呢?
一起期待吧!



2014年3月30日(日) ~ 2014年4月1日(二)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