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解不開的問題,如果別人告訴我怎麼解題,
即使當時懂了,也會很快忘記,
因為並沒有完全變成自己的知識。
但是,自己花了很長時間,
絞盡腦汁解出的問題不會忘記。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只從單一角度看,會不瞭解本質,人和土地都一樣。
—— 加賀恭一郎《當祈禱落幕時》


如果找不到目標,就一直尋找,直到找到為止。
如果一輩子都找不到,這也是一種人生。
—— 津村光平《學生街殺人》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真夏方程式》小說讀後感 + 電影觀後感





《真夏の方程式》

2013年6月29日 日本公開





2013年12月6日(金)
2013年12月7日(土)


長達128分鐘的片子,用好看不足以總結。
只能說說來話長。

計劃被自己打亂了。
沒有把小說讀完就看了電影。
不過看得也差不多了。
剩下的情節我記得差不多(我覺得)。
不過看完小說後,才發現自己其實記得沒那麼清楚。
所以就是沒重讀完就在上映第一天看了電影。




雖然《神探伽利略》不是我看的第一部日劇,但《神探伽利略》是我開始看日劇的契機。
因為《神探伽利略》認識東野圭吾。
因為東野圭吾認識了另一個世界。

雖然這說到自己都會覺得煩,但還是想說…
那種感覺不想忘記。
就是初衷。

如果是十年前的自己,能否想像自己現在會對日劇和日文感興趣呢?
就像現在的自己無法想像十年後的自己會是怎樣的…
無法想像,直到遇見了。
這是美麗的邂逅。





去年年底得知《真夏方程式》9月在靜岡縣開拍。
12月看了小說。
4月看了第二季連續劇,是第一次在日本播出的那段時期看的。
6月29日電影在日本和香港上映。
本來以為9月就能在這里看到,後來延到12月…
不過也好?讓我有時間再看一次小說。
(雖然我還是沒看完…)

也不懂為什麼,就是被第一季吸引了。
之前電視重播時有再看過,只能說「さっぱりわからない」。
為什麼呢?為什麼會喜歡呢…
或許根本不喜歡?
或許只是因為是不一樣的劇種,覺得有趣而產生的錯覺?
真的是完全沒有頭緒。

對第二季的《神探伽利略》有些失望。
看著看著,有種看是負擔的感覺。
開始是激動,後來對每星期的播出的期待就淡了。
不過對《真夏方程式》倒是持續了蠻久的一段時間。
如果不是看了小說而期待著電影,我想我會放棄伽利略。

能在今年看到電影《真夏方程式》真的太好了。
謝謝。





喜歡東野圭吾的小說不是因為喜歡推理。
我基本上根本不推理。
是那種看故事然後思考意義的人吧?

重讀,能看得更深。
東野圭吾的小說不會因為知道「真相」而變得無趣。
再看一次,還是有種心痛的感覺。
說還是可能有點不對。
再看一年前自己寫的讀後感,覺得沒有心痛的感覺。
當時整個感覺很模糊。
過了一年,自己也經歷了不少。
所以自己心境的改變也會影響自己對故事的解讀和想法…
尤其是第二季的小失望和多次想放棄的那種心理。
現在再看,看得更明白了。
慶幸自己沒有放棄《神探伽利略》。





《真夏方程式》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三采文化出版的中文版收錄東野親撰的誕生謎話有提到東野在執筆時,想要寫出和前兩部長篇氛圍截然不同的作品。他想要陽光的氣氛。
再來,最先想到的關鍵詞是「少年與科學家」,因為有女性編輯曾對他說有小孩問她為什麼非得用功讀書不可,她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想到湯川先生一定能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說到「少年與科學家」,東野最先想到電影《回到未來》。如果不相信大人的少年遇到因為非理論性的理由而討厭小孩的湯川又會有什麼化學反應呢…
至於舞台,是海邊的小鎮,因為「科學技術與環境保護」是主題之一。
當科學技術對環境帶來傷害,身為科學家的湯川會怎麼想,會採取什麼態度?東野想描寫成為偵探以前,身為科學家的湯川。
湯川與環保女子環繞科學技術的論戰,湯川的主張就是為了選擇正確的路,人必須學習科學。
討厭理科的少年,在湯川的主張下和為他做的實驗,逐漸對科學產生了興趣。
然後是卷進了案子。為什麼前刑警會來到海邊的小鎮,變成怪異的屍體被發現?
在過去的長篇里,都是先由草薙和內海負責調查然後再拜託湯川協助調查。不過這一次是湯川比草薙他們更早接觸到案件。
相隔兩地的湯川和草薙與內海該如何破案呢?東野說案件必須掌握時間與空間才能解開,相隔兩地反而更有利於破案。
最後,《真夏方程式》和過去的作品有著不同的氛圍,東野希望讀者能好好欣賞那些不同之處。





伽利略系列的長篇,都是在描述愛和救贖,這麼想的話。

《嫌疑人X的獻身》是無私奉獻,不惜獻身的愛。
《聖女的救濟》是努力守候,不讓愛人喝到砒霜,就為救贖。
《真夏方程式》是努力守護秘密,父母對子女的愛。

如果論案件的設計,《嫌疑人X的獻身》無可挑剔。石神對靖子至死不渝的愛,說明愛不需要是擁有。為了明知道得不到的人默默付出,只要對方幸福,自己就滿足了。知道石神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靖子也無法幸福。那樣真的好嗎?把真相說出來…

《聖女的救濟》如果沒有草薙就不完整了。也該料到即使改編,草薙也不可能有那麼重的戲份。該怎麼說呢… 覺得連續劇的改編有種空虛感。一邊重讀小說一邊看,那種感覺更強烈。這故事有礙於主角問題,很難拍好。

如果是描述人的關係,《真夏方程式》表達得最好。經歷過「獻身事件」的湯川,比任何偵探更了解那種為了心愛的人頂罪也毫不遲疑的心情。所以才會是湯川。應該說是種種設定,偵探角色必須是湯川。湯川給予的是一個背景,理性和感性。仙波英俊為了親生女兒不惜頂罪。川畑重治為了保護女兒,不惜犯罪。可憐的是來度假的姪兒恭平。但是如果少了恭平,故事會變得單薄。我覺得《真夏方程式》的多條線之一就是湯川和恭平的互動和成長,小說讀了兩次,看完電影後更確信這一點。









正式進入電影情節。
小說和電影一起看,難免會混亂...
截了預告的圖,這樣比較能「on track」。






在看之前就知道電影會以16年前的三宅伸子被殺的仙波案開始。
電影必須這麼演吧?
不然觀眾會一頭霧水。
小說當然是到最後才把焦點拉到仙波案。
所以說不上沒看過小說的人會怎麼想。
或許看著看著就忘了。
等聽到仙波就會想起開場的這一場戲。










再來就是成實潛水,然後上岸的戲。




這次的主題:科學技術與環境保護

湯川截不到計程車,步行到公民館參加說明會。
一手拿外套,另一手拖著行李淡定地走到前方的座位。
不顧眾人的目光,大口大口地喝水。





想利用地下資源唯有採礦一途。但只要一採礦,就會有生物受害。不論是在陸上或海底都一樣。人類長期以來不斷在做這種事。剩下的就是選擇問題。 

—— 湯川学 《真夏方程式》



東野想表達關於「選擇」的第一伏筆。











綠岩莊,事件的舞台之一。
小說里特別強調念作「RYOKUGANSOU」





看小說很難想象綠岩莊的樣子。
看了電影更有概念了。
鍋爐,煙囪,窗口還有房間。
很清楚。







電影里的恭平討厭理科,卻喜歡推理。

博士(hakase)的這麼叫。
看得出恭平是個好奇心旺盛的小孩。
因為一開始電車里的邂逅,對湯川感興趣。
也可能是因為沒有玩伴覺得寂寞,所以一直纏著博士。

第一季加了湯川遇見「沒有邏輯」的小孩會起蕁麻疹這樣的設定。
和恭平在一起卻不會。
穿著浴衣抓著背和手的湯川發現自己沒有起蕁麻疹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老人精」遇上「怪人伽利略」

「老人精」是岸谷說的。
或許正是這樣吧。
東野也稱恭平為「少年」,而非「孩子」。



對岸谷講明不是「不喜歡」而是「討厭」小孩的湯川被恭平的天真打動了。

電影有刻畫出湯川的轉變,雖然蠻淡的。
帶恭平去做水火箭實驗那一場戲是關鍵吧?
因為湯川的表情一直是冷冷的,除了實驗成功的那場戲。

恭平看到玻璃浦的海後的感動,電影拍得好好。
那場戲好可愛。
因為陽光太強,看不到電話熒幕,湯川就拿布罩著恭平。
恭平看著手機視訊里的海底世界的笑臉,一直呼著「哇~!」。
最好笑的果然還是從水里取的,從湯川的手機熒幕顯示的恭平的臉部特寫。
真的很可愛。
湯川還拍了被布罩著的恭平,好好笑。
雖然出現這一幕是當湯川一臉憂愁地躺在房里,然後用電腦傳送數據和圖片的時候。

「試驗成功了。」
是雙關吧?
看了小說和電影都有那個感覺。
水火箭發射成功,讓恭平看到了玻璃浦的海。
還有讓討厭理科的恭平對科學感興趣。
那一抹湯川式笑顏,哈哈。

所以後來發現事件的真相,才會有那種「想阻止某人的人生扭曲」的想法。














好幾年(應該沒有十年吧?)沒到電影院,今年就去了三次。
在電影院看有幾個好處。
首先就是大屏幕。
玻璃浦的景色真的很美,大屏幕看更感動。
喜歡恭平和湯川談玻璃浦名字的由來時那個黃昏。
另外一個好處也能夠感受到其他觀眾的反應。
恭平和湯川的互動最能引起共鳴。
我覺得大部分都是沒看過小說的,但還是能夠投入電影。
應該都是看了連續劇才會去看電影的吧?(純屬揣測)
覺得系列電影的目標多數是系列fans。
誰會花錢去看一部不懂演什麼的電影呢。
影評的力量才沒那麼大,口碑和獎項還比較有力。



可是電影院實在太冷了。
諷刺的是電影的舞台是夏天的海邊。
習慣看不懂就倒退再看的我有點難專心。




(就是這張圖)



“不知道的事就没辦法” 這種態度,有一天會害你犯下大錯。 

—— 湯川学 《真夏方程式》



說這句話時,錯誤已經犯了。













草薙的作用還是介紹人(一直都是)。
把東京的岸谷和玻璃浦的案子鏈接的橋樑。

還有岸谷,對。
比第二季連續劇里討好太多了(這樣說真的很難聽)。
岸谷的髮型和人淳樸多了。
電影是在拍攝第二季之前拍的,所以福山雅治和吉高由里子是第一次合作。
那種感覺反而剛好,我覺得。

小說里是內海,電影里換成岸谷。
電影加了岸谷的戲份,草薙的部分也改給岸谷了。
像是去「春日」和帶湯川去見仙波。
小說里草薙和內海未涉足玻璃浦。
電影里,岸谷還去了一趟玻璃浦見湯川。
之後回東京查仙波和川畑家16年前的事。










當湯川發現兇手是恭平時,小心翼翼地引導恭平自己思考自己在放煙火那一晚所做的事的意義。
表達著「學習」和「選擇」這兩點。

湯川給恭平上的一氧化碳和紙火鍋的課。
小說里一氧化碳的課是在車上,湯川引川畑重治說的。
因為那部分除了一氧化碳,還要說車子的事。
電影因為澤村的部分被刪掉,所以結合了這兩個相關的部分。

那一晚,湯川在吃紙火鍋。
恭平和重治都在。
湯川問恭平為什麼紙不會燒起來。
恭平答對了。
之後恭平問如果把濕的紙質杯墊放到燃料上會怎樣。
湯川說不知道。
恭平把杯墊夾過去火鍋底下…
湯川用筷子推掉了。

這部分設計得很好,能看出湯川心理的矛盾。
為了引導恭平思考,為了阻止川畑家再錯下去。






最後幾幕,恭平在飯店里找湯川。
可是此時的湯川正在東京見仙波。
找不到博士的恭平很彷徨。
他想問博士很多問題。
為什麼姑丈在放煙火時,雙手合十望著建築物,像是在向誰道歉。










不知道西口和澤村的部分刪掉是好是壞。
可能就少了能描述成實的部分。
像是有兩個男人愛慕她,還有她不是適合美麗海邊小鎮的年輕女孩。

小說里提議棄尸的是澤村,電影則是川畑重治。
澤村要棄尸的理由是避免玻璃浦的觀光業再受創。
川畑重治的自白則是不讓旅館倒閉。

小說那個設定感覺有點牽強。
既然計劃殺了塚原,難道沒想過如何處理尸體?
但考慮到到川畑重治可能當時混亂,節子和澤村又回來了,所以那麼說也說得通。
總之就是為了將預謀殺害掩飾成意外和棄尸。






電影加了湯川和川畑重治對話的部分。
小說只是川畑重治在審問室里的獨白回憶。
成實透過單向玻璃看著父親保護自己的樣子。
最後父女隔著玻璃哭。

這只是一個看過小說再看電影的人的想法。
覺得改得很好。
重點還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守護和科學。







湯川到車站找恭平前,和成實一起去潛水。
當然,除了看成實守護的美麗的大海,還要和她說仙波的事還有恭平的事。



今後,恭平勢必會抱著很大的秘密活下去。但遲早有一天,他會想知道原因。為什麼當時姑丈要叫我去做那種事?如果他來問這件事,我希望你不要有任何隱瞞,把真相告訴他。知道真相以後該怎麼做,我也希望你讓他自己決定。帶著與人命有關的回憶活下去是多麼痛苦的事,我想你應該比誰都了解。

—— 湯川学 《真夏方程式》



成實的使命是守護玻璃浦的海。
16年前的三宅伸子的案件已經結案了,「兇手」仙波也服完刑期。
仙波也會死守秘密,保護女兒。
塚原正次的案件以川畑重治引發事故兼棄尸和川畑節子協助棄尸結案。
公不公道,已經不重要了。










恭平在候車室見到湯川很開心。
湯川把實驗的資料交給恭平,還給他上了最後一堂課。



任何問題一定都有答案。但答案不見得能立刻導得出來。換成人生也一樣。今後你會碰到很多無法立刻提出答案的問題。每一次煩惱都有價值。但沒有必要焦急。想找出答案,很多時候自己必須成長才找得到。所以人一定要學習,要努力,要不斷磨練自己。這次的事,到你能找出答案那天為止,我會和你一起抱著同樣的問題,繼續煩惱下去。千萬不要忘記,你不是孤單一個人。 

—— 湯川学 《真夏方程式》



這一段湯川的台詞和小說差不多。
明明是想看這一幕的,卻沒注意看。
看到後面,人開始飄了。

最後恭平的爸爸看著實驗數據,搖頭吐出「さっぱり分からない」真的是神來之筆。
伽利略的fans看了都能笑一笑。
電影以恭平在電車上讀寶特瓶水火箭的資料結束真的是太好了。










東野圭吾的創作,歸屬上或可算是社會派,這類型的推理小說向來重視犯罪的動機論,顯然地,東野也非常重視這部分,故事中的犯罪者總是讓人心痛、不忍、憐惜,這應該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換言之,犯罪者的故事才是支撐東野小說的靈魂。無法選擇的人生際遇、不得不面對的沉重宿命、殺人是尋求解脫,逃亡是絕望前的無奈,主人翁滿是傷痕,隨著故事的進展,反倒希望恢恢法網能為他們破個洞,而當所謂的嫌犯落網,非但沒有破案的快感,而是失落的惆悵。

—— 小葉日本台 (推薦序;出自三采文化出版的《真夏方程式》)



看完電影和第二次讀完小說後,更確信推薦序所寫的。
會為川畑家、會為恭平、會為仙波感到心疼。
人物情感電影表達得很好。
電影看到最後,還是能慰心一笑。
即使煩犯人沒有受到應得的懲罰,即使那不是真相…
也無所謂了。

電影《真夏方程式》沒有さっぱり分からない」、実におもしろい」和現象には必ず理由がある」。
只有「あり得ない?」。
看過不少影評說電影節奏慢(大部分的結論還是說總的來說是部好電影)。
節奏慢是必然的吧…

有很多背景要交代。
尤其是海底資源開發的部分。

期間一些小小的冷笑話讓電影沒有那麼沉重。
像是岸谷去找湯川幫忙,他卻在鑽寶特瓶,搓粘土…
完全就是沒有興趣的樣子。
恭平和湯川的互動也有不少笑點。
恭平的天真也為電影添了東野想要表達的「陽光」。

但整體來說,看到後面還是想哭。
即使知道誰是兇手、即使知道不是意外、即使知道湯川會說什麼…
尤其是自白的部分。



「vs ~知覚と快楽の螺旋~ guitar × piano v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_vFhx92gQY



這是慢板,很抒情和催淚。
第一季時常在結尾聽到。
《嫌疑人X的獻身》配得很好。
《真夏方程式》也是。

快版有快版的回憶。
但這還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第二季,很少聽見。
還是我根本沒注意到?

總覺得第二季大多數以岸谷氣炸,不然就是栗林悲劇結束。
案件性質也和第一季不一樣了。
畢竟改編的作品是不同年代寫的。

《探偵ガリレオ》和《予知夢》是2000年之前的作品。
《容疑者Xの獻身》是2005年的得獎作品。
《ガリレオの苦悩》和《聖女の救済》是2008年一起出版的。
《聖女の救済》2006年開始連載。
《ガリレオの苦悩》也連載了一段時間。

第一季連續劇是在2007年10月15日至12月17日播出。
第一季SP《伽利略Φ》2008年10月4日播出,《嫌疑人X的獻身》同一天上映。
這就算一個系列吧。

我不是那個時候看的,所以距離第二個系列不是5年,只有一年。

第二季2013年4月15日至6月24日播出。
是第一次在日本播出的時期看劇。

《真夏の方程式》是2011年的作品。
年代不同,東野想寫和能寫的科學也不同了。
《禁断の魔術》和《虚像の道化師》是2012年出版的。
沒有中文版,所以沒讀過。
連續劇改編是否忠於原著,我不知道。
但是把內海換成岸谷,感覺就不一樣了吧?
畢竟內海和岸谷的性格截然不同。










最後,我竟然不認得主題曲了。
電影播完後,我質疑著這是「vs.2013 ~ 知覚と快楽の螺旋 ~」嗎?
昨天確認過了,的確是。
2013的版本比較「厚」。
太糟糕了,明明聽了那麼多次了。



vs.~知覚と快楽の螺旋~



看了《真夏方程式》,2013年伽利略旅程也算圓滿了。
真的很喜歡《真夏方程式》的改編。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